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动刑法的建构及其法理

发布时间:2018-06-11 15:01

  本文选题:劳动刑法 + 劳动法益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05期


【摘要】:制度转型时期日益复杂的生活态势,必然不断导致刑法规制范围的调整。97刑法"大一统"的思想并未从根源上揭示劳动犯罪与社会危害性之间的本质关系,故无法解决诸多现实问题。劳动犯罪的特殊性内含着"刑法倾斜保护"的规律,该规律的客观存在使得劳动刑法的建构成为必要。对该规律的认识和自觉运用,必将引起对刑法结构的重新调整——以"相对强制性规范"调和劳动犯罪与经济组织侵犯劳动法益的犯罪之间的矛盾。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system transformation,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living situation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scope of criminal law regulation. 97. The thought of "unification" of criminal law does not reveal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crime and social harmfulness. Therefore,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The particularity of labor crime contains the law of "criminal law inclining to protect", and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is law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criminal law necessary.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this law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structure-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bor crime and the crime of violating the interests of labor law by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ith "relative compulsory norms".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霞;新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重点之考量[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2 冯彦君;劳动权的多重意蕴[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3 关今华;人身关系对民法调整对象的定位和价值——兼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4 董保华;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学;2001年04期

5 侯健;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郝银钟,席作立;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7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9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10 马长山;现代性反思境遇下的私法文化精神重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冀睿;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叶常林;李瑞华;;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历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许斌龙;中西人性与法律逻辑关系比较及其法理学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卫平;;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文俊;;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教育公平问题[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军;中国高速公路政府管制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建民;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D];湘潭大学;2002年

2 徐韬;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保护[D];安徽大学;2006年

3 曹胜亮;经济法责任的独立和独立的经济法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扈春海;社会法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杨瑞英;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责任中的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陈焱;甘肃省农民生存权现状及其社会学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安富;信息不对称下的私营企业融资问题[D];汕头大学;2001年

8 张静;依法治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10 马永翔;哈耶克对自由的论证及其解释模式[D];湘潭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王利明;关于我国民法典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J];法学;2003年01期

3 李中原;人身关系六题——与徐国栋先生商榷[J];法学;2003年01期

4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 杨支柱;社会契约再探索──兼评秦晖广义契约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7 程志华;论后现代主义的未知结构[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8 邓翠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取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罗豪才,宋功德;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10 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理论精髓[J];中国法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涛;刘秀;;劳动刑法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2 钱岩;;终极解救——智障劳工权益的刑法保障研究[J];理论界;2011年07期

3 姜涛;;劳动刑法:概念模型与立论基础[J];政治与法律;2008年10期

4 唐旭东;李克英;;奴役劳工罪设立之构想[J];法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姜涛;;放任与压制之外——劳动刑法的中国出场形态[J];法学论坛;2010年06期

6 姜涛;;劳动法治视域下劳动刑法制度创生的法理求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2期

7 张勇;;劳动刑法视野下劳动用工违法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机制对策[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8 姜涛;;劳动刑法:西方经验与中国建构[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姜涛;;劳动刑法:学术视域与核心命题[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10 姜涛;;劳动刑法研究三题——知识产权立法的“中国奇迹”[J];法学评论;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005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05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