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的重点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24 11:11

  本文选题: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 + 用人单位 ; 参考:《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摘要】:《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Abstract]:Since its promulgation in 1988, the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China,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bility established in the original "regulations" are challenged, which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further revision. In order to reflect this requirement, the regulations on the Labor Protection of female Workers (revised draft) have been discussed repeatedly, in the scope of their application, the standards of labour protection for female workers, the treatment of maternity insurance, the labor contract for female workers, Some important amendments have been made in legal liability,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further guarantee the equal employment rights of female workers, the right to reproductive protection, the right to health and the legal right. While discussing and soliciting comments on the draft amendment to the regulations, further discussions will be held on the principles, basis, scope of application, degree of protection, maternity protection, and other contents that should be added to the revised regula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Women's Studies] to reflect the views and views of legislators, experts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practitioners on the amendments to the regulations, this column has been set up specifically to invite leaders and exper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s, To contribute wisdom and promote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作者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至洁 ,梁可;单位最爱用那类“海归”?[J];21世纪;2005年06期

2 ;教育人才市场委托招聘流程[J];上海教育;2003年04期

3 杨治邦;杨小玲;;要宽容“怪才”“偏才”[J];人才开发;2005年12期

4 曹斌;用人单位眼里的“三个最”[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8年02期

5 黄金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九个条件[J];人事与人才;2001年05期

6 木女;面试五大忌[J];职业;2002年04期

7 杨武;就业操作决窍[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4期

8 胡思华;;用人单位评说——应届生有三大弱势[J];成才与就业;2003年05期

9 曾维康 ,邓云涛;用人单位违约,大学生该怎么办[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1期

10 一胡;;求职为什么不能谈钱?[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唐邦富;;试论《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特点[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根生;;浅谈劳动者离职后返还用人单位财物的法律适用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淑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标准及方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陆敬波;;劳动合同后附随义务之探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国宏;;试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健;;企业要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作用[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沈同仙;;劳动者就业权和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竞合法律保护机制初探[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德生;用人单位拒绝录用乙肝“小三阳”应聘者是否合法?[N];江苏科技报;2008年

2 记者 张茧 通讯员 王开生 张志兵;部分用人单位逆势出击储备人才[N];湖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傅晓峰;济南出台意见规范用人单位裁员[N];济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芳滨 本报通讯员 于文杰;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裁减人员[N];青岛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晓晶;山东拟立法禁止用人单位性别歧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记者 惠婷;大学生下基层 用人单位很满意[N];河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许良;用人单位不得以“艾”为由拒录求职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8 记者 张玉珍;用人单位12种情况要接受监督[N];江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张文溪 何兵;近2万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N];宁波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昊;用人单位“抄底”储备高学历人才[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卢驰文;中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林祥;我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理、策略与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晓红;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05年

3 徐海波;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职业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占军;劳动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钟兴言;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艳慧;劳动合同变更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叶婷;我国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策(Chinese Leonardo);中意劳动合同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1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61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