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案件诉前强制仲裁制度之检视

发布时间:2018-08-01 08:40
【摘要】:随着客观基础的改变,现行的劳动争议案件诉前强制仲裁的制度已不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解决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实行这样的制度弊远大于利。应尽快修改相关法规,将诉前强制仲裁制度修改为"或仲裁或诉讼",或者由当事人在诉讼和"仲裁再诉讼"之间进行选择的制度。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ive basis, the system of compulsory arbitration in the present labor dispute cas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timely settlement of the labor dispute cas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work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system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benefit. The system of choice between litigation and "Arbitration for re litigation".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荣;;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创新和价值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2 毕芳芳;;典型劳动争议案件分析——对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法律问题的评析[J];法庭内外;2007年06期

3 崔利平;;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调解工作的完善与发展[J];法治论坛;2007年02期

4 郜莲;;浅议劳动争议仲裁的定性以及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通知[J];中国劳动保障;2001年02期

6 ;1995年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情况通报[J];劳动内参;1996年07期

7 赵自云;;浅析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J];福建法学;1997年01期

8 ;特别关注:劳动争议案件“井喷”[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8期

9 吴镇;宾雪花;牟维亮;;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石河子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扫描[J];兵团工运;2001年08期

10 邸妍;;劳动争议仲裁:“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J];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立红;;关于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探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2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德玲;;浅析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腊清;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应直接受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2 汪来超;法院可受理哪些劳动争议案件[N];检察日报;2002年

3 记者 冯骏;兵团劳保维权机制日益完善[N];兵团日报(汉);2007年

4 吴凌雁;杭州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N];工人日报;2000年

5 本报法律组;企业承包期间发生劳动争议,如何确立当事人?[N];检察日报;2007年

6 范杉珊;我区处理劳动争议案近2000件[N];华兴时报;2007年

7 李飞邋本报通讯员 佟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新华社记者 杨霞 吴俊;当事人能否自己挑“法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王伟 庆俊;劳动争议案件 不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N];新乡日报;2005年

10 张达宏 李志金;涉国企和集体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猛增[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聂华英;内地、台、港、澳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张旗坤;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黄世席;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建;论仲裁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丛林;论证券市场的主动式监管和被动式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雅芳;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6 曲婧;仲裁管辖权异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孟向明;论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法律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陆学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15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