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农民、就业与法律父爱主义——以《就业促进法》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02 21:43
【摘要】:在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就业成为涉及全局的大问题,也是相关立法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立法中的规定强调政府主导而不注重权利保护,就可能导致法律父爱主义的倾向。《就业促进法》浓厚的法律父爱主义色彩埋下了政府裁量权过大、农民就业权受侵蚀等隐患。为此,应彰显农民的就业权利和自由,以理性、确定和比例三原则来规制政府行为,淡化甚至褪去立法的父爱主义色彩,走出价值悖论的迷宫,使该法善始善终,最终实现其促进就业的目的。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peasant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involving the whole situation, and it is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by relevant legislation. If the provisions in the legislation emphasize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an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it may lead to the tendency of legal fatherhood. The strong legal patriarchal color of the Employment Promotion Law buries the government's discretion too large. Farmers'right to employment by erosion and other hidden dangers. Therefore, we should highlight peasants' employment rights and freedoms, regulate government behavior with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rationality, determination and proportion, desalinate or even fade the patriarchal color of legislation, walk out of the labyrinth of value paradox, and make the law complete well from beginning to end. Finally achieve its goal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张守文教授主持的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平分配制度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CLS-A1002) 甘培忠教授主持的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大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1)A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从《就业促进法》看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J];法学与实践;2009年03期

2 石茂生;张素伦;;中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3 黄任民;沈琴琴;巨文辉;赵祖平;刘文军;;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身份认同差异与不平等待遇[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周湖勇;;就业歧视诉讼救济体系的构建——《就业促进法》第三章“公平就业”的展开[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扩内需 促就业 保增长——三部委负责人答记者问[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4期

6 王亚南;张伟丽;;农民工就业促进中政府职能定位研究——基于济南市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蔡定剑;朱永新;;就业促进法难止就业歧视[J];教育与职业;2009年31期

8 李义平;;再就业容不得“父爱主义”[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03期

9 张英;;王宝强:我要纳多少税才能成为城里人[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年05期

10 汪进元;汪新胜;;论我国农民工就业权的平等保护——兼评《就业促进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黄春;;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程雁雷;行政法的博弈分析:以行政合同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潘善斌;侵权法原则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云云;东波;;黑龙江农村反人文贫困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浪潮[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毛琼;谢敬波;段宏兵;;国内外大田马铃薯播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洪江;马旭;齐龙;谭祖庭;廖醒龙;阳建华;;一种水稻田间育秧泥浆铺设试验台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王玉国;;“离土”视域下中国乡村教育问题考察——兼论乡村教育之人文重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怀章;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任喜荣;;制度性歧视与平等权利保障机构的功能——以农民权利保障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3 高灵芝;;“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就业促进的组织网络——以济南市为个案[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4 汪向阳,胡春阳;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秦奥蕾;程伟;;“促进就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3期

6 叶荣贵;;美国反就业歧视国法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7 沈琴琴,黄任民,高爱娣,王yN;进城务工人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与工会的维权思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黄任民;;农民工及相关问题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双重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幼蒸;原始仁学的意义——《论语》文本的符号学—解释学读解法[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林嘉;;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桂君;刘金;;和谐社会视野下对《就业促进法》之审视[J];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2 许莲;;浅论对农民工民事权益的保护[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年06期

3 孙淑云,高晓钟,谢艳华;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彭晓芋,季淑娟;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境及其救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李继霞;关于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高小s,

本文编号:2160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160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