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研究——以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16 22:04
【摘要】: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的典范。这对中国劳动刑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刑法应该积极介入集体劳资争议,并把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视为刑法中的违法阻却事由,而以刑法中的普通犯罪追究不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
[Abstract]: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such as strikes and idle work, has brought a new subject to criminal law, which has aroused the academic circles' careful thinking on whether and how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intervene in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Article 1 of Japan's Labor combination Law stipulates different modes of criminal liability 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legitimate and improper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model of global labor criminal law.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labor criminal law: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actively intervene in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and regard legitimate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as the cause of illegal obstruction in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common crime in the criminal law to investigate the improper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criminal lia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劳动法治视域下的劳动刑法制度研究”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C820046)
【分类号】:D931.3;DD9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一兵,胡大平,张亮;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河涛;;工会领袖们的困惑: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彩凤;工会与就业问题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赵涛;;近年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黄爱华,郑柏礼;美、日、中工会与劳资谈判机制对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仉长霞;直面SA8000关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4年11期

6 黄燕东;杨宜勇;;美、德、日集体谈判制度的比较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周长城,陈群;集体谈判: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8 石秀印,许叶萍;市场条件下中国的阶层分化与劳资冲突——与马克思时代对比[J];学海;2005年04期

9 张一兵;周嘉昕;;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兼答汪行福教授的质疑[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10 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论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战成秀;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帅;论欧盟社会伙伴及其社会对话[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娅楠;浅析新工党政府对集体谈判机制的调整[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雯雯;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之探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孙磊;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董晓剑;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运行机制及功能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鸣;经济转轨下劳动争议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建忠;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晓明;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383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83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