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工获得劳动保障权利的障碍及路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本刊记者;;香港处理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点滴经验——访香港乐施会王英瑜先生[J];人权;2008年04期
2 胡大武;;台湾地区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法律实践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建仓;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监狱人权保障研究(上)[J];中国司法;2004年05期
2 尹晓红;;我国住房市场化现状的宪法学反思[J];法治研究;2009年04期
3 龚向和;邓炜辉;;论农村老年人健康权的国家义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胡大武;;理念与选择:劳动法如何照耀家政工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刘明辉;;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对中国立法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3期
6 李满奎;;新西兰工伤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2年07期
7 崔璐;;论公共图书馆的外部性[J];新世纪图书馆;2008年04期
8 黄涛;;家政服务业用工关系与家政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郭曰君;;国际人权法比较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10 管华;;再论受教育权的性质与内容——基于受教育过程本身的思考[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1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衣淑玲;国际人权法视角下《TRIPS协定》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杨英文;住宅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清;在中国企业实施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宋春;《儿童权利公约》与世界教育:理念与现实[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新安;论联合国体系下的人权保护机制[D];外交学院;2008年
4 李莹;中国企业实施SA8000的社会环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钟俊辉;难民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陈云晓;论国际人权法视角下的外国人工作权利[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宝元;论食物权的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智红;健康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8年
9 徐倩;住房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黄巍;论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的保护[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金梁;;非标准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的适用[J];人力资源;2011年08期
2 ;劳动关系存在是否就必须继续缴费[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3 潘家永;;如何证明和确认存在劳动关系[J];江淮法治;2011年10期
4 潘家永;;如何证明和确认存在劳动关系[J];楚天主人;2011年07期
5 梁达;;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劳动者自行离职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J];人事天地;2010年24期
6 黄金旺;;让你职场抛锚的五个“不在乎”[J];涉世之初;2002年03期
7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J];农民文摘;2006年11期
8 李静波;;“两网化”构建劳动关系新格局[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9 杨学友;;劳动关系解除时,莫忘行使“后合同权利”[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10 贾文婷;刘建明;;我国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探析——兼谈几类非标准劳动形式的制度安排[J];职业;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5 陈诗达;;教育培训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10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潘跃;制止用人单位因非典解除职工劳动关系[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要“温情招人”,更要“保障权利”留人[N];工人日报;2011年
3 ;制止用人单位以非典为由解除患病职工的劳动关系[N];工人日报;2003年
4 何生英;不续签就可不为员工缴社会保险?[N];金华日报;2007年
5 马永卿 崔蔚;恢复裁决不履行,,职工解约有补偿[N];就业时报;2007年
6 蔡志强 牛春成 马红梅;此类劳动关系如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汤苏莉;本案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N];九江日报;2008年
8 本期嘉宾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 黄乐平 李嘉健;病毒感染者权利为何难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国;“工作了近20年,单位却不承认和我有劳动关系”[N];工人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杨颖辉;用人单位不能以“实习”之名行“招工”之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e
本文编号:257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7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