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8 08:21
【摘要】: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历来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以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为标志,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国务院法制办于2009年7月24日向社会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引起了较大反响。笔者对上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仔细研读,结合审判实践和理论现状,选择了当前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有所助益。 本文以现行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理论联系审判实践,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历史分析、案例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工伤保险法律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四章,约五万余字。 第一章,工伤保险概述。本部分界定了工伤和工伤保险的概念,探讨了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的关系以及两者发生保险竞合时的处理,同时,也对工伤保险与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的关系以及发生竞合时的处理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工伤认定法律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劳动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实践中一些特殊的用工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其次,论述了工伤认定的标准,对工作时间、场所、原因的理解进行了详细剖析,重点提出对于工作原因的考察要从劳动者的行为目的以及从工作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进行考量。同时,针对这次条例修改提出的要取消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规定,进行了评点,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再次,对工伤认定的程序问题尤其是管辖和证据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三章,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问题研究。本部分对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的立法规定与学界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列举典型案例的方式重点描述了当前的司法实践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第四章,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工伤保险争议的定义、类型以及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法律制度,重点对工伤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程序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现行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程序繁琐、衔接不畅,并提出了完善制度的有关改革性设计和改良性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黑港;用人单位必须给工人享受工伤保险[J];农村新技术;2004年05期

2 ;律师在线[J];蓝铃(打工妹);2006年10期

3 海珠;;工伤私了不合法[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03期

4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J];天津政报;2003年24期

5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实施办法的通知[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0期

6 李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J];天津社会保险;2011年04期

7 曲颖;;职工工伤康复后复工有何规定[J];农村百事通;2008年04期

8 海岩;专家帮您解读《工伤保险条例》[J];劳动保护;2003年06期

9 ;职工工伤进行治疗享受哪些待遇[J];就业与保障;2004年08期

10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2 周华中;;体现工伤预防功能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4 吕学静;张波;;北京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重在落实——难点在于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郭立天;王雪鸿;;完善用人单位在工伤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的法律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仁华;蔡康全;朱玉忠;;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工伤保险的对策思考[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段誉;刘一鸣;李昭;;关于保险对非正式风险分摊机制挤出效应的实验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10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张文君 焦玉姣;六大亮点惠及职工和企业[N];淄博日报;2010年

2 张滨;“双重赔偿”的法律演变及今日规定[N];工人日报;2009年

3 林振文;今年将新增5万人参保[N];温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马继红;不办保险违法 投机取巧缺德[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5 李庆华;力争三年内达到1200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会;体民情 解民忧[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7 李茜;用人单位少出工伤少缴费[N];工人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汤碧琴;2万“超支”医疗费该谁来付?[N];宁波日报;2007年

9 杨伟广;邯郸市工伤保险“弹性”征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润胜邋硕强;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工伤保险“埋单”[N];河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4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张晓鹏;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曾娜;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郭学军;试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俊;完善我国职业伤害保障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李炎杰;我国实施煤矿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于国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0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80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