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救济

发布时间:2017-04-17 04:10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也是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劳动争议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设计较为完善的劳动争议救济制度,既是广大劳动者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国国情前提下法律建设的需要。 本文首先以劳动争议和救济两大概念为切入点,发起对文章主题的思考。指出劳动争议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和围绕劳动关系展开的权利义务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这些标志是劳动关系区分雇用关系、人事关系的关键,也是改革和完善救济机制的根本关节点。其次,本文简述了目前劳动争议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如调解程序的空置与失效、劳动监察制度的立法不足及与劳动仲裁在制度设计上的重合、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欠缺与不合理、“仲裁前置、先裁后审”单轨制度的缺陷等。在对比、借鉴外国实践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笔者从立法建设、制度设计、程序完善等几个方面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的几点思考:如完善劳动监察制度、改革调解制度、试行劳动仲裁预备庭制度、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和中止、中断问题、修改“裁审衔接、仲裁前置”为“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创建人民法院劳动法庭等。目的在于设计多元化、高效、便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争议救济机制。
【关键词】:劳动争议 救济 调解 监察 仲裁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提 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
  • 一、劳动争议概述7-11
  • (一) 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7-10
  • 1、劳动争议是一种基于劳动关系的争议8-9
  • 2、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9
  • 3、劳动争议是一种基于劳动权利义务的争议9-10
  • (二) 劳动争议的分类10-11
  • 1、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10-11
  • 2、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11
  • 二、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的现状与缺陷11-25
  • (一) 救济的概念、作用与分类11-13
  • (二)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救济的主要方式13-14
  • (三) 我国劳动争议救济制度的缺陷14-25
  • 1、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的空置与失效14-16
  • 2、劳动监察制度自身的立法不足及与劳动仲裁在制度设计上的重16-22
  • 3、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欠缺与不合理22-23
  • 4、仲裁前置、先裁后审制度的缺陷23-25
  • 三、外国劳动争议救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25-32
  • (一) 劳动执法制度比较与借鉴25-27
  • (二)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基本类型的比较与借鉴27-29
  • (三) 劳动争议处理具体程序的比较与借鉴29-31
  • (四)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比较与借鉴31-32
  • 四、我国劳动争议救济的改革与完善32-43
  • (一) 完善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几点思考32-34
  • (二)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改革设想34-36
  • (三) 改革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建议36-41
  • 1、积极尝试预备庭制度36-38
  • 2、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和中止、中断问题38-41
  • (四)建立“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合理协调的救济机制41-42
  • (五)改革劳动争议审判组织机构的设置42-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中文详细摘要47-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可佳;;试述配偶权侵权及救济[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2 朱鹤群;;“解释论”语境下的环境侵权私法救济——以“利益衡量原则”为考量[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焰;;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4 项敏;;公司僵局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5 杨会山;;谈规范双重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6 立花聪;;劳动合同的后合同义务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7 蔡成平;;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8 常廷彬;刘璇;;试论商标的淡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杨世增;;试论我国行政指导程序的设计和完善[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温晓芸;;论“EB”环境中消费合同的履行——从消费者权益救济视角[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董小玲;;论体育行政处罚的救济[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邹雄;;论环境权益及其救济[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申天恩;;渔业权视域下的渔民权益保障研究[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熙;李海霞;;西部农民消费者维权困境及其救济[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156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 李坚;受虐儿童理应得到社会广泛救济[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张毅 贾玉平;邮政企业劳动争议的防范与化解[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阮文;靠政府“救济”何时了[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记者 曾卫康 通讯员 陈惠玲;救济资金发放要张榜公布[N];广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专稿 佳木 相红;新型劳动争议:15万业务费该不该给?[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6 韦宝志邋吴利民;印江成功仲裁一起劳动争议[N];铜仁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陈聚涛;治安环保劳动争议位居群众诉求前三[N];洛阳日报;2008年

8 刘璐 记者 王双;全省劳动争议疑难案例研讨会在盘召开[N];盘锦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严峻嵘;解决劳动争议别有途径[N];人才市场报;2008年

10 记者 周建越 通讯员 王利群;劳动争议一半靠调解结案[N];苏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焱光;公民权利救济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与法律救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张长青;合同法上的意思表示瑕疵及其法律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冯娜;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朝霞;环境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龙云辉;律师权利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威;论公务员权利的保护与救济[D];郑州大学;2006年

2 黄云松;监察专员制度与我国不良行政救济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3 申敏;小额诉讼程序探寻与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4 陆晓芳;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李雅南;关于刑罚本质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仪;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D];吉林大学;2005年

7 黄国萍;论配偶权[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佟春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许华伟;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孙琦;国际信用证制度中的欺诈防范与救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2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