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竞业限制制度对于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提高用人单位在人才和技术上投入的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劳资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常常导致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在离职后的就业权和生存权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出发,试图从五个方面对劳动关系领域内竞业限制制度进行系统的探讨。 第一,关于竞业限制的理论和立法实践。本部分阐述了竞业限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分析了竞业限制产生的背景及其法理基础。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对竞业限制制度的不同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性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关于竞业限制的适用主体和保护对象。本部分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具体分析了竞业限制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竞业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重点阐述了商业秘密的基本概念,以及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的关系问题。 第三,关于竞业限制的内容。本部分根据各国的做法和我国的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从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在竞业限制的范围方面,笔者提出了不同于学界通说的观点和对现行立法的建议。 第四,关于竞业限制的补偿。本部分论述了合理补偿的必要性,对补偿标准及支付方式提出了立法建议,并引用案例详细分析不支付补偿金是否免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问题。 第五,关于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民事法律责任。无救济则无权利。本部分从用人单位、劳动者及新用人单位三个视角,结合民法的原理对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要承担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要赋予用人单位对竞业限制协议的单方解除权的问题。
【关键词】:竞业限制 劳动合同法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竞业限制的理论和立法实践8-12
- 第一节 竞业限制的理论8-10
- 一、竞业限制概述8-9
- 二、竞业限制的理论基础9-10
- 第二节 竞业限制的立法实践10-12
- 一、国外立法实践10-11
- 二、我国立法实践11-12
- 第二章 竞业限制的适用主体和保护对象12-14
- 第一节 竞业限制的适用主体12-13
- 一、竞业限制的权利主体12
- 二、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12-13
- 第二节 竞业限制的保护对象13-14
- 一、商业秘密的界定13
- 二、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13-14
- 三、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的关系14
- 第三章 竞业限制的内容14-17
- 第一节 竞业限制内容规制的必要性14-15
- 第二节 竞业限制的范围15-16
- 第三节 竞业限制的地域16
- 第四节 竞业限制的期限16-17
- 第四章 竞业限制的补偿17-20
- 第一节 合理补偿的必要性及标准17-18
- 一、合理补偿的必要性17-18
- 二、补偿标准18
- 第二节 竞业限制补偿的支付18-20
- 一、竞业限制补偿的支付方式18-19
- 二、不支付补偿金是否免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19-20
- 第三节 未约定补偿金的竞业限制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20
- 第五章 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民事法律责任20-25
- 第一节 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21
- 第二节 劳动者的违约责任21-24
- 一、违约金责任21-22
- 二、损害赔偿责任22-23
- 三、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23-24
- 第三节 新用人单位的责任24-25
- 参考文献25-26
- 致谢26-2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用人单位可否单方免除竞业限制约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2 柯新华;;竞业限制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3 ;规定违法 内容无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12期
4 刘吉;;中国是《劳动合同法》危机[J];竞争力;2009年03期
5 李凝未;;论竞业限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6 张财;;高校毕业生签订合同需谨慎[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7 简颖慧;田建鑫;;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及其承担方式[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8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9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10 贺克宏;;完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燕玲;王月婷;;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制度研究[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胜方;刘继承;;竞业限制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7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华;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看“竞业限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闫琼;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4 方立维;高新科技产业如何制定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条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李成刚;专家呼吁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陈连峰;关于竞业限制的法律原则[N];经理日报;2008年
7 记者 甘丰录;企业合法权益将受同等保护[N];中国船舶报;2008年
8 李立;竞业限制:4道难题待解[N];法制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曾昭俊;《劳动合同法》蹒跚探路劳资“双赢”[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 林嘉;博弈与平衡:劳动合同法诞生记[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谷长江;劳动法上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4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8 丁妤;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离职竞业限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