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0:12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影响劳动关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呈现出越来越广泛和复杂的态势,劳动争议案件总量近年来持续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和谐。 在这些劳动争议案件中,处理时间长、集体劳动争议数量增长迅速、争议复杂,仲裁裁决比重加大等问题非常突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劳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已引起当前学术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必将推动劳动法制的改革进程,减少企业劳动争议数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劳动争议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一切纠纷,狭义上来说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权利、劳动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争议,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制在制度和程序设计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不但违背劳动争议及时处理的原则,而且不符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正因为如此,从法理角度分析,新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既要做到程序公正与效率相平衡,又应当遵循((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本文第一章全面介绍劳动争议及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概念,理论界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研究状况;第二章重点介绍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并展开分析,提出存在的重点问题;第三章结合国外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给出合理化建议。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与关键所在,它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首先列举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新模式存在的几种观点,并同时提出各种观点本身的利与弊。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我们既有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国内学者的各种学说作为参考,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空谈。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着两个特点,即市场经济的内在特征决定劳资双方地位平等;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这又在实践中造成劳资双方地位的实质不平等。基于这种特殊的国情,一方面给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一定的意思自由。采取三方参与制,加大工会和雇主团体的建设,在仲裁和诉讼中贯彻三方机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赋予双方选择争议处理方式的权利;另一方面又体现国家的适当干预,着重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劳资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继续采用劳动仲裁模式解决争议;在法院系统中,设立劳动法庭专门解决劳动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改变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制为利益团体协商,或裁或审制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劳动争议 处理机制 协商 仲裁 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0
- 第一章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概述10-26
- 第一节 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的概述10-18
- 一 劳动关系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10-11
- 二 劳动争议的概念11-13
- 三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13-16
- 四 劳动争议的特点16
- 五 我国劳动争议的现状16-18
- 第二节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概述18-21
- 第三节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理论研究态势21-26
- 一 现有理论研究评述21-22
- 二 学术界关于改革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五种法案"22-26
- 第二章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26-39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的主要法律法规26-27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原则27-28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具体内容28-33
- 一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机构和方式28-30
- 二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现实状况30-33
- 第四节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33-39
- 一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健全33-34
- 二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中存在诸多不合理规定34-39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39-58
- 第一节 借鉴国外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先进经验39-46
- 一 国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概述39-42
- 二 国外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经验42-46
- 第二节 针对我国实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46-58
- 一 从立法上完善46-51
- 二 从机构上完善51-52
- 三 劳动基准的完善52-53
- 四 劳动争议解决机构作用的完善53-58
- 结论58-59
- 致谢59-60
- 主要参考文献60-62
- 著作类60-61
- 论文类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智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2 李凌云;;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振麒;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立法建议[J];中国劳动;2001年02期
4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5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6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7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8 周经纬;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之检讨与重构[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9 陈玉萍;国外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J];中国劳动;2005年02期
10 曾湘泉;刘彩凤;;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分析及展望——对我国“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