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小调解”制度重塑路径新探
发布时间:2021-11-21 22:56
我国劳动争议"小调解"制度重塑之新路径是:第一,实行"换位调解",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之巨大作用;第二,新增劳工NGO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可在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中先行先试四方机制;第三,将协商、协调与调解程序重整,统一为调解,即"小调解"程序;第四,我国劳动争议"着重调解"或"调解为主"原则为"休眠"原则,前瞻性的改革应当是设置调解之强制性和前置性必经程序;第五,重构调解效力,增设时效制度。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实施换位调解, 充实工会职能
(一) 工会介入调解的必要性
(二) “换位调解”的一般构想
(三) “换位调解”的价值判断
1.“换位调解”是改革创新方略的新选择
2.“换位调解”是工会模式运行的新表象
二、新增劳工NGO, 试行四方机制
(一) 四方机制的制度沿袭
(二) 四方机制的特别职能
1. 劳动规章制度的协商谈判
2. 惩戒权行使的协商调处
3. 群体“罢工事件”的调处
三、重整协商协调, 统一调解程序
(一) 协商程序立法现状
(二) 协调程序立法解析
(三) 协商、协调整合为调解
四、新设前置程序, 强化调解原则
(一) 调解原则的重新审视
(二) 调解前置的基本构想
(三) 域外法的有益启示
1. 俄罗斯法律的典型经验
2. 我国香港地区及其他国家的启示
五、重构调解效力, 增设时效制度
(一) “小调解”效力重构
(二) 新增调解时效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与中国工会的改革路径探析[J]. 李戈.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6)
[2]近年来国内劳动争议调解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谢鹏鑫.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1)
[3]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4]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理性检讨与改革前瞻[J]. 李雄. 中国法学. 2013(04)
[5]准政府身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罪与罚”?——基于浙江温岭的个案研究[J]. 龙宁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04)
[6]劳动争议调解:实证分析与改革建言[J]. 王蓓.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6)
[7]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潘泰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02)
[8]劳动争议ADR研究——兼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解读[J]. 翟玉娟. 法学评论. 2009(04)
[9]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 章武生. 法商研究. 2007(06)
[10]工会组织:劳资博弈中的均衡力量[J]. 朱芝洲. 人力资源. 2007(01)
本文编号:3510414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实施换位调解, 充实工会职能
(一) 工会介入调解的必要性
(二) “换位调解”的一般构想
(三) “换位调解”的价值判断
1.“换位调解”是改革创新方略的新选择
2.“换位调解”是工会模式运行的新表象
二、新增劳工NGO, 试行四方机制
(一) 四方机制的制度沿袭
(二) 四方机制的特别职能
1. 劳动规章制度的协商谈判
2. 惩戒权行使的协商调处
3. 群体“罢工事件”的调处
三、重整协商协调, 统一调解程序
(一) 协商程序立法现状
(二) 协调程序立法解析
(三) 协商、协调整合为调解
四、新设前置程序, 强化调解原则
(一) 调解原则的重新审视
(二) 调解前置的基本构想
(三) 域外法的有益启示
1. 俄罗斯法律的典型经验
2. 我国香港地区及其他国家的启示
五、重构调解效力, 增设时效制度
(一) “小调解”效力重构
(二) 新增调解时效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与中国工会的改革路径探析[J]. 李戈.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6)
[2]近年来国内劳动争议调解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谢鹏鑫.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1)
[3]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4]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理性检讨与改革前瞻[J]. 李雄. 中国法学. 2013(04)
[5]准政府身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罪与罚”?——基于浙江温岭的个案研究[J]. 龙宁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04)
[6]劳动争议调解:实证分析与改革建言[J]. 王蓓.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6)
[7]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潘泰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02)
[8]劳动争议ADR研究——兼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解读[J]. 翟玉娟. 法学评论. 2009(04)
[9]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 章武生. 法商研究. 2007(06)
[10]工会组织:劳资博弈中的均衡力量[J]. 朱芝洲. 人力资源. 2007(01)
本文编号:351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51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