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恶意欠薪罪的适用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6-01 15:10

  本文关键词:恶意欠薪罪的适用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愈演愈烈,当前的法律已经不能很好的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由于恶意欠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影响了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更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为了加大对该行为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的行为正式列罪,启动刑法手段对恶意欠薪行为进行规制。但至今,恶意欠薪罪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恶意欠薪刑法规制的系统研究成果尚属缺乏,本文运用中外的相关研究资料,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恶意欠薪罪适用困境的基础上,探究该罪适用困境的出路以及对恶意欠薪行为的配套规制措施。 笔者认为,设立恶意欠薪罪并不是解决恶意欠薪问题的终点,要有效的彻底的解决好恶意欠薪问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并真正将欠薪问题放到日程上,对其具体分析之后还要对症下药,要在法律完善的基础上多部门多层次多举措的联合执行。只有保证每一条相关法律都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才能保障公民的每一项利益都能够得到法律的公正维护,在法律执行时要在公正公平客观严谨的基础上,还要灵活熟练的运用经济、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行政手段促进法律有效快速的实施。我们不能止步于当前恶意欠薪罪的设立,而是要依靠立法的完善、制度的理顺和配套、执法者的执法责任和执法意识及执法能力的加强、相关执法环境的优化、有效的执法监督、劳动者合法维权的法律意识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的改善,加大对现有法律的落实力度,保障各个部门能够良好配合协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恶意欠薪这一社会难题。
【关键词】:恶意欠薪行为 恶意欠薪罪 适用困境 规制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33;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1章 恶意欠薪罪名的设定及其背景10-14
  • 1.1 我国“恶意欠薪”的现状10-11
  • 1.1.1 恶意欠薪案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10
  • 1.1.2 恶意欠薪行为涉及的金额多、处理的难度大10-11
  • 1.1.3 恶意欠薪案件的范围逐渐扩大11
  • 1.2 “恶意欠薪”的社会危害性11-13
  • 1.2.1 严重损害了众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1-12
  • 1.2.2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12
  • 1.2.3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12-13
  • 1.3 “恶意欠薪罪”的诞生13-14
  • 第2章 恶意欠薪罪在适用中的困境14-19
  • 2.1 “恶意欠薪罪”罪状界定的缺陷在适用中的困境14-15
  • 2.2 “恶意欠薪罪”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的困境15-16
  • 2.2.1 “恶意欠薪罪”增加了劳动者维权的难度15
  • 2.2.2 “恶意欠薪罪”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5-16
  • 2.2.3 “恶意欠薪罪”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救济16
  • 2.3 “恶意欠薪罪”在适用时对原有司法救济体系的影响16-17
  • 2.3.1 “恶意欠薪罪”导致司法救济体系混乱16-17
  • 2.3.2 “恶意欠薪罪”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17
  • 2.4 “恶意欠薪罪”在执行时的困境17-19
  • 第3章 恶意欠薪罪适用困境的解决途径19-25
  • 3.1 “恶意欠薪罪”罪状界定的完善19-22
  • 3.1.1 “不支付劳动报酬”时间的界定19
  • 3.1.2 “劳动报酬”的界定19-20
  • 3.1.3 “数额较大”数额的界定20
  • 3.1.4 “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界定20-21
  • 3.1.5 “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中“责令”的界定21-22
  • 3.2 “恶意欠薪罪”刑罚设置的完善22-23
  • 3.2.1 加大恶意欠薪罪的惩罚力度22
  • 3.2.2 增加对企业责任人的资格罚22-23
  • 3.3 简化司法程序23-24
  • 3.4 建立刑罚处罚后的防御措施24-25
  • 第4章 恶意欠薪行为的配套规制措施25-32
  • 4.1 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25
  • 4.2 对已有的相关法律要加强执法力度,贯彻执行25-28
  • 4.2.1 加强协助配合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26
  • 4.2.2 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26-27
  • 4.2.3 改善地方基层组织的执法方式27
  • 4.2.4 对于欠薪问题,要摆脱年终集中治理的方式27-28
  • 4.3 对法律的执行加强监督力量28-30
  • 4.3.1 建立独立的工会组织28-29
  • 4.3.2 加强人大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29
  • 4.3.3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29-30
  • 4.4 社会援助和提高全民素质30-32
  • 4.4.1 提高劳动者素质,知法懂法用法30
  • 4.4.2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制度30-31
  • 4.4.3 落实法律援助制度31-32
  • 结论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斌,张杨;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法律经济分析——兼论农民工权益保护[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肖云,龚桢h,

本文编号:41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1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