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并购控制的立法构想
发布时间:2021-04-06 01:12
企业并购,即兼并和收购,是经济活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并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营者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又可能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企业并购不加控制,允许企业无限制地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导致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正是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对企业并购均实行必要的控制,以防止因经济力的过度集中,产生市场支配地位或反竞争效果而影响市场竞争。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企业并购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即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并购需要向反垄断的主管机关进行申报。根据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法律,只要并购“实质上减少竞争或形成垄断”,“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机关就可以禁止这项并购。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并购缺少法律的规制和监督,在某些行业已形成比较严重的垄断局面。近年来,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果不尽早出台企业并购控制方面的法律,外资并购将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本文从并购概念,并购与反垄断的关系,并购控制的立法共性,美、欧盟、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反垄断立法实践入手,结合刚提交不久的《反垄断法》(...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并购与反垄断的关系
(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
(二) 并购与反垄断的关系
二 企业并购控制的立法共性
(一) 对企业的横向并购控制较严
(二) 对企业的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控制较松
(三) 一般都确定申报标准
(四) 对企业并购普遍确立了事先和事后申报制度
(五) 各国对企业并购控制政策岁经济发展状况而变化
三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控制的立法和实践
(一) 美国反垄断法在企业并购控制上的主要规定
1. 明确使用范围
2. 确定控制的实质性准则
3. 规定了一定的豁免
(二) 美国关于企业并购控制的司法判例
1. 横向并购
2. 非横向并购
3. 美国司法部颁布的《企业合并指南》
(三) 欧盟有关控制企业并购控制的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
2. 并购程序
3. 并购的实体审查
4. 救济方式
(四) 德国有关企业并购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
1. 企业并购的概念
2. 对企业并购予以控制的实质性标准
3. 绝对规模标准
4. 排除适用的情形
5. 须考察的其他因索
(五) 欧盟企业并购控制法与德国法的关系
四 国外企业并购控制立法背景及启示
五 我国控制企业并购立法构想
(一) 在《反垄断法》中明确提出企业并购的概念
(二) 订立《中国企业并购控制指南》
(三) 关于外资并购及应对措施
1. 外资并购现状
2. 徐工案给我们的启示及而对外资并购的应对措施
(四) 吸取美国、欧盟、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
(五) 规定企业并购控制的实质准则
(六) 对不同企业并购控制区别对待
(七) 应考察相关积极因素
1. 改善市场竞争条件
2. 潜在的市场进入
3. 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20461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及并购与反垄断的关系
(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
(二) 并购与反垄断的关系
二 企业并购控制的立法共性
(一) 对企业的横向并购控制较严
(二) 对企业的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控制较松
(三) 一般都确定申报标准
(四) 对企业并购普遍确立了事先和事后申报制度
(五) 各国对企业并购控制政策岁经济发展状况而变化
三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控制的立法和实践
(一) 美国反垄断法在企业并购控制上的主要规定
1. 明确使用范围
2. 确定控制的实质性准则
3. 规定了一定的豁免
(二) 美国关于企业并购控制的司法判例
1. 横向并购
2. 非横向并购
3. 美国司法部颁布的《企业合并指南》
(三) 欧盟有关控制企业并购控制的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
2. 并购程序
3. 并购的实体审查
4. 救济方式
(四) 德国有关企业并购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
1. 企业并购的概念
2. 对企业并购予以控制的实质性标准
3. 绝对规模标准
4. 排除适用的情形
5. 须考察的其他因索
(五) 欧盟企业并购控制法与德国法的关系
四 国外企业并购控制立法背景及启示
五 我国控制企业并购立法构想
(一) 在《反垄断法》中明确提出企业并购的概念
(二) 订立《中国企业并购控制指南》
(三) 关于外资并购及应对措施
1. 外资并购现状
2. 徐工案给我们的启示及而对外资并购的应对措施
(四) 吸取美国、欧盟、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
(五) 规定企业并购控制的实质准则
(六) 对不同企业并购控制区别对待
(七) 应考察相关积极因素
1. 改善市场竞争条件
2. 潜在的市场进入
3. 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20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2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