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立法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5:39
由于科技的特殊性,科技立法的实用性自科技法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推崇。但任何一个部门都必须有自己的立法体系,没有系统化、规划性的科技立法体系,科技立法就只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不利于科技法作为法律部门的成长。本文着眼于我国科技立法整个体系的构建,剖析国内外科技立法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独特的解决办法。首先明确了“科学技术法”的内涵和外延,使“科学技术法”概念脱离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禁锢,真正意义上界定“哪些立法才算科技立法”;其次,从科技立法所反映的价值冲突入手,以其价值基石为纽带,将科技法律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立法体系;第三,提出科技立法体系和科技法律体系的区别,构建科技立法体系并非仅限于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简单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从现有科技立法中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构建我国科技立法轨道,为以后的科技立法工作铺平道路,将我国以往、现在和将来的科技立法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把握;第四,基于以上分析,对已有观点进行批判吸收,将我国科技立法体系分为四个方面:科技基本法,科技机构和人员组织法,综合科技立法和科技专项法。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科技法基本理论
1.1 从科技法的地位看科技法的内涵与外延
1.1.1 科技法的地位
1.1.2 突破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界定科技法的内涵和外延
1.2 科技法的产生和发展
1.2.1 古代科技法——科技法的产生
1.2.2 现代科技法——科技法的发展
1.2.3 当代科技法——科技法的繁荣
1.3 科技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1.3.1 科技法与行政法
1.3.2 科技法与民法
1.3.3 科技法与经济法
第二章 科技立法的价值取向
2.1 科技发展与稳定秩序的价值冲突
2.2 在科技的工具理性与科技的价值理性中寻求平衡
第三章 各国科技立法现状
3.1 国外的科技立法
3.1.1 国外科技立法概述
3.1.2 国外科技立法的共性
3.2 我国的科技立法
3.2.1 我国科技立法发展历程
3.2.2 目前我国科技法律体系的结构
3.2.3 我国科技法律体系的不足
3.2.4 我国科技立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3.2.5 我国科技立法建议
第四章 我国科技立法体系的构建
4.1 立法体系与法律体系
4.2 我国科技立法体系的具体建构
4.2.1 建构我国科技立法体系
4.2.2 科技立法体系中重点领域的建设
第五章 我国科技立法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
5.1 法律实施评价与评价标准
5.2 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效果的具体评价标准
5.2.1 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的总体评价标准
5.2.2 我国单行科技法律法规实施的具体评价标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科技法产生和发展的两大文化基石[J]. 杨丽娟,陈凡. 科学学研究. 2004(04)
[2]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J]. 远航.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2)
[3]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J]. 朱成全.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3)
[4]完善我国科技法律制度的战略思考[J]. 罗玉中. 科技与法律. 2003(01)
[5]基因时代的私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公共资产[J]. 莫里斯·卡西尔,祝东力.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01)
[6]科学技术的两个关怀与两个限度[J]. 詹颂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1)
[7]论技术理性与当代中国科技立法[J]. 范在峰,李辉凤. 政法论坛. 2002(06)
[8]当代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与学术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 曾国屏,李正风,杜祖贻.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6)
[9]从美国经验看中国风险投资中的政府行为[J]. 赵西萍,徐海波,张长征. 科学管理研究. 2002(02)
[10]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激励功能[J]. 周寄中,徐倩云.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02)
本文编号:3315789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科技法基本理论
1.1 从科技法的地位看科技法的内涵与外延
1.1.1 科技法的地位
1.1.2 突破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界定科技法的内涵和外延
1.2 科技法的产生和发展
1.2.1 古代科技法——科技法的产生
1.2.2 现代科技法——科技法的发展
1.2.3 当代科技法——科技法的繁荣
1.3 科技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1.3.1 科技法与行政法
1.3.2 科技法与民法
1.3.3 科技法与经济法
第二章 科技立法的价值取向
2.1 科技发展与稳定秩序的价值冲突
2.2 在科技的工具理性与科技的价值理性中寻求平衡
第三章 各国科技立法现状
3.1 国外的科技立法
3.1.1 国外科技立法概述
3.1.2 国外科技立法的共性
3.2 我国的科技立法
3.2.1 我国科技立法发展历程
3.2.2 目前我国科技法律体系的结构
3.2.3 我国科技法律体系的不足
3.2.4 我国科技立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3.2.5 我国科技立法建议
第四章 我国科技立法体系的构建
4.1 立法体系与法律体系
4.2 我国科技立法体系的具体建构
4.2.1 建构我国科技立法体系
4.2.2 科技立法体系中重点领域的建设
第五章 我国科技立法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
5.1 法律实施评价与评价标准
5.2 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效果的具体评价标准
5.2.1 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的总体评价标准
5.2.2 我国单行科技法律法规实施的具体评价标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科技法产生和发展的两大文化基石[J]. 杨丽娟,陈凡. 科学学研究. 2004(04)
[2]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J]. 远航.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2)
[3]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J]. 朱成全.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3)
[4]完善我国科技法律制度的战略思考[J]. 罗玉中. 科技与法律. 2003(01)
[5]基因时代的私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公共资产[J]. 莫里斯·卡西尔,祝东力.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01)
[6]科学技术的两个关怀与两个限度[J]. 詹颂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1)
[7]论技术理性与当代中国科技立法[J]. 范在峰,李辉凤. 政法论坛. 2002(06)
[8]当代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与学术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 曾国屏,李正风,杜祖贻.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6)
[9]从美国经验看中国风险投资中的政府行为[J]. 赵西萍,徐海波,张长征. 科学管理研究. 2002(02)
[10]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激励功能[J]. 周寄中,徐倩云.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02)
本文编号:3315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1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