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及其立法思考 ——以甘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为分析对象

发布时间:2021-08-24 15:19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数字网络化的趋势,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所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更是加剧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消亡速度,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民族民间文化的消亡将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所创造的绚烂多彩、各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记录着人类社会成长的历程,构成了人类历史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印记。民族民间文化体现的是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其独特性是依附现代工商业社会所产生的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与此同时,人类对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也日渐显现,对其保护的紧迫性更是日益突出,并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保护本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从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行政保护的角度,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建议各国加强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自古就是中国中原联系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是中西文化与经济...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理解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
        一、民族民间文化的定义
        二、民族民间文化的种类和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的特点
        一、主体的不特定性
        二、时间的续展性
        三、地域的限制性
        四、与所处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第三节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本质
        一、以"活化石"的方式保护应成为保护的基础
        二、保护必须激发民族民间文化的创新能力
        三、要有整体保护的理念
        四、保护必须和权利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 国内外对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的情况
    第一节 国际上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保护情况
    第二节 各国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情况
    第三节 我国对于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的情况
    第四节 我国地方立法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情况
第三章 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第一节 甘肃文化概况及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现状
        一、甘肃文化概况及特点
        二、甘肃民族民间文化情况
        三、甘肃民族民间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问题的原因
        五、甘肃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一、立法保护能让民族民间文化真正取得一种应有的法律地位
        二、立法保护可以使民族民间文化纳入法律的保护体系之中
        三、立法保护能有效地建立起保护秩序、规范保护行为
        四、立法保护能有力地保护和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权益
第四章 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法律思考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关于保护主体问题
    第三节 关于权利主体的问题
    第四节 关于保护客体的问题
    第五节 关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权利问题
第五章 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确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立法指导思想
    第二节 建立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律保护体系
    第三节 坚持国内立法与国际保护接轨的原则
    第四节 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法律机制
        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机制
        二、民族民间文化的重点保护和传承机制
        三、民族民间文化的利用与开发机制
        四、民族民间文化整体保护机制
        五、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 青峥.  观察与思考. 2007(14)
[2]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J]. 费安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06(05)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 陈庆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1)
[4]文物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统一立法保护[J]. 张建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3)
[5]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 贺学君.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2)
[6]韩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基本特征[J]. 苑利.  民间文化论坛. 2004(06)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8]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意义[J].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3)
[9]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 彭岚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10]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 邱平荣,李勇军.  江淮论坛. 2003(04)



本文编号:336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6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