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22:17
人权既是人类文明进步不断积淀的结晶,又是人类不断认识并超越自我的结果。它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倍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人权保护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又是我国加入国际社会和组织、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刑事证人人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证人享有安全保护权、充分陈述权、核对笔录权、证件知悉权和侵权控告权等权利。从法律条文看,证人权利似乎不少,但应当注意到,这些条文多为程序性权利,而很少涉及实体性权利。程序性权利是保护程序公正所必须的,但实体权利更关乎证人的切身利益,理应更加受到重视。遗憾的是,我国刑事证人安全保护权的实现举步唯艰,有关刑事证人经济补偿权和免证特权的立法更是一片空白。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的规定,导致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加强刑事证人人权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成败,同时也是顺应刑事法治理念和人权保护发展世界潮流的一种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应当完善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的立法规范。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人权理念与刑事证人人权保护
(一) 人权理念的基本解读
(二) 人权理念要求保护刑事证人人权
二、外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一)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三、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现状
(一) 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实然描述
(二) 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缺陷分析
四、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完善
(一) 细化刑事证人人身保护权
(二) 增设刑事证人经济补偿权
(三) 增设刑事证人免证特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证人制度浅议[J]. 毕海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论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J]. 李步云,陈佑武.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3]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J]. 韩志伟.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6(01)
[4]保障人权——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J]. 周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关于证人权利及其保障机制之比较研究——从刑事诉讼法角度分析[J]. 杨新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6]人权概念探析[J]. 魏胜强,杨晓峰,董青梅.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7]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J]. 史立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02)
[8]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J]. 唐亮,朱利江. 人民检察. 2001(12)
[9]人权主体之争引出的几个理论问题[J]. 徐显明. 中国法学. 1992(05)
本文编号:345826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人权理念与刑事证人人权保护
(一) 人权理念的基本解读
(二) 人权理念要求保护刑事证人人权
二、外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一)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概述
三、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现状
(一) 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实然描述
(二) 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缺陷分析
四、我国刑事证人人权保护立法完善
(一) 细化刑事证人人身保护权
(二) 增设刑事证人经济补偿权
(三) 增设刑事证人免证特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证人制度浅议[J]. 毕海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论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J]. 李步云,陈佑武.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3]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J]. 韩志伟.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6(01)
[4]保障人权——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J]. 周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关于证人权利及其保障机制之比较研究——从刑事诉讼法角度分析[J]. 杨新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6]人权概念探析[J]. 魏胜强,杨晓峰,董青梅.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7]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J]. 史立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02)
[8]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J]. 唐亮,朱利江. 人民检察. 2001(12)
[9]人权主体之争引出的几个理论问题[J]. 徐显明. 中国法学. 1992(05)
本文编号:3458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5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