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犯罪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3:15
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将环境问题视为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刑法最根本的价值诉求是“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犯罪立法与风险社会的刑法(风险刑法或称安全刑法)具有价值基础上的同构性,即“防范风险,保障安全”,因此,环境犯罪立法当以“安全”为其价值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为体现“安全”价值内涵的“环境生态安全”。为了实现环境生态安全,充分发挥刑法防范风险的机能,刑法的介入点必须提前,将环境犯罪行为犯作为环境犯罪的既遂模式。以此为基础,本文检视了我国现行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并对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犯罪范围的划定以及刑罚的结构等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
1.1.1 环境及与之相关的概念
1.1.2 环境问题
1.2 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1.2.1 全球性环境问题
1.2.2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2章 风险社会:解读现代化的环境问题
2.1 环境问题的根源
2.1.1 环境科学的结论
2.1.2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解释
2.1.3 风险社会理论对环境问题的解读
2.2 风险与现代化风险
2.2.1 风险概念辨析
2.2.2 现代化风险
2.3 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展开
2.3.1 风险社会理论
2.3.2 风险及风险社会的特征
2.3.3 作为现代化风险的环境风险的特征
2.3.4 风险社会理论的维度
第3章 控制环境风险:刑法本体论的解构与重构
3.1 安全:环境刑法的价值诉求
3.1.1 安全刑法
3.1.2 冲突中的价值选择
3.2 环境犯罪法益的确定
3.2.1 犯罪的本质
3.2.2 环境犯罪的法益
3.3 环境犯罪罪责的实现
3.3.1 环境犯罪结果犯功能之不足
3.3.2 环境犯罪行为犯之提倡
3.3.3 因果关系理论之否弃
第4章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完善
4.1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4.1.1 各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比较
4.1.2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现状
4.1.3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完善
4.2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二:罪的完善
4.2.1 罪名之拆分与重设
4.2.2 罪状模式之切换与再表述
4.3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三:刑的完善
4.3.1 自由刑之抵牾与重置
4.3.2 财产刑之流弊与调适
4.3.3 资格刑之缺失与增设
结语:没有结语只有未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713435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
1.1.1 环境及与之相关的概念
1.1.2 环境问题
1.2 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1.2.1 全球性环境问题
1.2.2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2章 风险社会:解读现代化的环境问题
2.1 环境问题的根源
2.1.1 环境科学的结论
2.1.2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解释
2.1.3 风险社会理论对环境问题的解读
2.2 风险与现代化风险
2.2.1 风险概念辨析
2.2.2 现代化风险
2.3 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展开
2.3.1 风险社会理论
2.3.2 风险及风险社会的特征
2.3.3 作为现代化风险的环境风险的特征
2.3.4 风险社会理论的维度
第3章 控制环境风险:刑法本体论的解构与重构
3.1 安全:环境刑法的价值诉求
3.1.1 安全刑法
3.1.2 冲突中的价值选择
3.2 环境犯罪法益的确定
3.2.1 犯罪的本质
3.2.2 环境犯罪的法益
3.3 环境犯罪罪责的实现
3.3.1 环境犯罪结果犯功能之不足
3.3.2 环境犯罪行为犯之提倡
3.3.3 因果关系理论之否弃
第4章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完善
4.1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4.1.1 各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比较
4.1.2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现状
4.1.3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完善
4.2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二:罪的完善
4.2.1 罪名之拆分与重设
4.2.2 罪状模式之切换与再表述
4.3 环境犯罪立法完善路径之三:刑的完善
4.3.1 自由刑之抵牾与重置
4.3.2 财产刑之流弊与调适
4.3.3 资格刑之缺失与增设
结语:没有结语只有未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71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71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