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责任研究
【摘要】: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隐性采访新闻侵权纠纷日渐增多,正逐渐成为新闻界与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隐性采访新闻侵权既涉及新闻法的问题,也涉及侵权法的问题;既涉及对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又涉及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的问题。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缺失,隐性采访的法律地位始终模糊不清,进而影响隐性采访新闻侵权问题的最终处理结果。隐性采访新闻侵权主要表现为对民事主体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的侵害。而在具体认定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上存在诸多困难,隐性采访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在确定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时,需要区分公开场合与私人场合,普通大众与公共人物。有时,不论隐性采访的内容如何,采访行为特定的地点、对象都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权的侵犯。在认定隐性采访新闻侵权的事实损害时,同样也是困难重重,如采访对象的精神痛苦难以界定,财产损失难以确定等。此外,在认定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基础上,责任的承担还需要考察公众知情权、公开场合、公众人物等抗辩事由,最终确定侵权行为人的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因此,通过对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体系的构建,来进一步厘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新闻自由、舆论监督、人格权保护这三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公开采访为主,适时配合隐性采访的使用,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媒体的新闻自由权,同时又能维护好公民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隐性采访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3
- 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3-15
- 第一章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的基础理论15-27
- 第一节 隐性采访的界定15-20
-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15-16
- 二、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争论及评析16-20
- 第二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20-23
- 一、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的含义20-21
- 二、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的特征21-23
- 第三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23-27
- 一、侵犯隐私权23-25
- 二、侵犯名誉权25
- 三、侵害肖像权25-27
- 第二章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与抗辩27-40
- 第一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7-36
- 一、存在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行为27-29
- 二、采访对象确有被损害的事实29-32
-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32-34
- 四、侵权行为人主观有过错34-36
- 第二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36-40
- 一、公众知情权36-37
- 二、公开场合37-38
- 三、公众人物38-40
- 第三章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承担40-50
- 第一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40-42
- 一、新闻媒体和记者40-41
- 二、转载媒体41-42
- 第二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42-44
- 一、直接财产损失42-43
- 二、间接财产损失43
- 三、精神损害赔偿43-44
- 第三节 隐性采访新闻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44-50
- 一、财产责任44-46
- 二、非财产责任46-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瑶;隐性采访的法律分析[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冯结兰;隐性采访的法律和道德约束[J];今传媒;2005年06期
3 陈群峰;质疑隐性采访的道德性与合法性[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4 杨雪梅;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把握[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王瑜,罗媛,吴琛;大学生对隐性采访认可度的调查报告[J];台声.新视角;2005年05期
6 陈丹;;对隐性采访引发争议的思考[J];理论界;2005年10期
7 顾理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隐性采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4期
8 金菊爱;;隐性采访面临的情理法挑战及应对策略[J];人权;2006年02期
9 韩放;;隐性采访的限制及抗辩[J];记者摇篮;2006年08期
10 李建华;冷学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J];新闻三昧;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大为;如何看待“火”起来的隐性采访[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骆幼伟;隐性采访:扬起生活的利剑[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刘玉民;新闻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及界限[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王焕平;隐性采访的表现及其刑法边界[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王焕平;防止隐性采访滥用及其规范[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何菁;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把握[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华睿;编辑对规避隐性采访风险的责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赵傲莉;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自我保护[N];中华新闻报;2008年
9 李凌 刘晓霞 赵琳;论用好隐性采访[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柯;论摄影报道中有关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艺;论隐性采访的法治成本[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论隐性采访及其侵权问题[D];河海大学;2005年
2 孙辉;隐性采访的合法性边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何瑶;隐性采访的争议焦点和发展趋势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周珂;隐性采访中记者的诚信问题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付标;隐性采访的法理论析与制度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华;论隐性采访的力量与控制[D];湘潭大学;2007年
7 邓欢;隐性采访的法理伦理冲突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高勇;隐性采访的道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晓晨;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娟;隐性采访的伦理困境考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5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9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