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内容聚合行为的法律属性与侵权认定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0 17:20

  本文关键词:论内容聚合行为的法律属性与侵权认定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内容聚合行为 加框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权 实质呈现标准


【摘要】:内容聚合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运用加框链接、转码等技术抓取各大新闻、视频网站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在浩瀚如烟的互联网信息中迅速定位到目标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这种行为的法律属性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争议。因其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内容来源网站的权利管理信息及被链网站的广告等,该行为已超过单纯的设置链接、搜索引擎的范围,客观上发挥了在聚合型平台上向用户提供内容的功能。内容聚合服务提供商是内容提供商还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内容聚合服务强势打破传统网络著作权法维系的利益平衡的背景下,真正的内容提供商应当通过何种途径得到法律的救济?本文从内容聚合行为的概念及其引发的法律争议出发,对内容聚合行为的属性及著作权侵权标准进行分析,并就我国法律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提出改进意见。第一部分是对内容聚合行为、加框链接概念的界定,并厘清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区别,为后续的讨论提供概念性支撑。第二部分着重梳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关于内容聚合行为的著作权制度,与此同时,对其代表性判例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总结国外相关的理论和实务发展趋势,为我国内容聚合行为侵权的研究提供启示。第三部分是在我国的法律语境下对内容聚合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从利益平衡原则出发,详细分析了规制内容聚合行为的必要性;其次,回归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定义,进一步明确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行为的范围;最后,分别讨论了当前的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等侵权标准在内容聚合行为著作权纠纷案件中适用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内容聚合有关制度的反思与完善。通过引入“链接不替代原则”、“实质呈现标准”对现行著作权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在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同时,不会对聚合型平台这种新兴商业模式造成伤害,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阳;;加框链接侵权认定标准的探究[J];中国版权;2015年06期

2 张庆玲;;新闻聚合类应用程序的版权问题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J];中国广播;2015年08期

3 邵国松;;新闻聚合的版权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4 颜晶晶;;德国《著作权法》第八修正案评介——报刊出版者权:互联网时代的立法倒退?[J];科技与法律;2015年02期

5 刘海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5年02期

6 叶明;陈耿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竞争关系认定的困境与进路[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7 宋慧献;;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考验法律智慧——有关在线新闻聚合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5年01期

8 田小军;刘政操;;网络视频版权生态维系与多元治理的立体维权[J];中国版权;2014年06期

9 陈铭;;从“Svensson”案看网络链接的著作权性质[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10期

10 崔国斌;;著作权法下移动网络内容聚合服务的重新定性[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隆艳;试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7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67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