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社会性别视角的嵌入:促进性别平等的完善进路

发布时间:2018-01-02 19:15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的嵌入:促进性别平等的完善进路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性别视角 性别平等 法律机制


【摘要】: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制建设方面成就巨大,但两性不平等的现象仍远未根除,并且在法律规范的制订和适用中日益表现出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对社会性别制度及其结构仍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要真正实现两性平等,就必须嵌入社会性别视角,用其分析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法律规范的内容及运行,借助建立社会性别影响评价机制、社会性别预算机制、性别平等教育机制、社会性别利益协调机制等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避免出现带有"性别盲点"的法律规范,特别是防止"中性"法律可能产生的对两性"非中立性"影响,促进两性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让法律真正成为性别平等的矫正器。
[Abstract]: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equality, but the phenomenon of gender inequality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eradicated, and the lack of gender perspective is increasingly show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gal norms.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deep reflection on the gender system and its structure. In order to truly achieve gender e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embed a gender perspective and use i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operation of legal norms, with the help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der impact assessment mechanism, gender budgeting mechanism,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mechanism, gender benefi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a series of legal safeguards.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legal norms with "gender blind spots", in particular to prevent "neutral" laws from having a "non-neutral" effect on both sexes and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from formal to substantive equality. Make the law a real corrective for gender equality.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2.1
【正文快照】: 建国以来,我国在两性平等的法制建设上成效显著。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和疑问:为什么法律赋予了女性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女性却仍然是社会的弱者?在改善女性的不利处境方面法律是否尽其所能?为什么一些“平等、中立、公正”的法律不但没有促进两性平等,缩小男女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晓红;连新;;走向主流化的性别平等教育——来自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林建军;;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及其意义[J];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汪火良;;我国女性“法律失语”现象及成因解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张小也;;清代司法档案中的“行奸复拒奸”[J];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4年00期

3 邓喜莲;彭云飞;;法治理论与社会性别平等路径建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年24期

4 吉朝珑;闫翅鲲;;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冯汝;徐飞;;论我国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从社会性别分析视角透析[J];商品与质量;2010年S4期

6 司丹;;我国法定离婚理由的社会性别分析[J];学术交流;2011年09期

7 司丹;;经济帮助制度:适用·审视·完善[J];学术论坛;2012年03期

8 汪云;;论社会性别视阈下的我国妇女人权保障——以社会性别法律重构为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邱香;王练;余珍有;;家庭版幼儿性别平等教育问卷编制及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新;民间规范中乡村妇女权利缺失与保护[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巍;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杨军;婚姻法的社会性别实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鹤;家庭暴力的正当防卫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任春华;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婚约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付媛;在立法中植入社会性别视角的法理学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鑫;女性劳动权益状况调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范灵;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社会性别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张岱瑶;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卢文玉;社会性别视角下新中国婚姻家庭政策演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德;李怀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家庭转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程雨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3 谭琳;全球化的挑战: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颂平;祝平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与艾滋病研究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逯改;;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两性平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学性别平等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许丽娜;张晓琼;;社会性别视角下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的考察——基于对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安秀伟;;论我国妇女对环境的影响——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廷廷;;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9期

10 姚云云;刘金良;东波;;女性人文贫困的性别盲视及反贫路径——基于社会性别视角[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奕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分层理论[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施国庆;吴小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保障状况——基于温州三个村的调查研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庞凤;;我就是个女人——社会性别视角下对“女强人”称谓的解读[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4 高碧超;;社会性别视角下对心理咨询热线案例的分析[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5 刘薇;;对一则“同性恋矫治”案例的分析——以社会性别视角[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6 张帆;;以社会性别视角对心理咨询个案的分析[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7 李立;;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情感类心理咨询个案分析[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8 姜金花;;女强人:高处不胜寒——以社会性别视角对一则心理困惑案例的分析[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9 扈海鹂;;马克思文化理想与社会性别视角的当代解读[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张选惠;李传国;郭永东;;社会性别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姜佳将 高雪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霞;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赵北平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女儿赡养[N];中国人口报;2013年

4 金沙曼 吴元;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政策法律[N];中国妇女报;2009年

5 笠原美智子;“女眼”宣言挑战男权[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颖;女孩 好成绩不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N];中国妇女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吕频;理论研究:坚持社会性别视角[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记者 李宁;“防艾”应重视社会性别视角[N];中国人口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小莉;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党政领导人才职业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媛;在立法中植入社会性别视角的法理学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妮;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老年福利供给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杨佳莉;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芬兰女性政治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静敏;城镇女性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鲁晓妮;社会性别视角下单独二胎政策公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周莹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外来打工女性的城市适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静;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妇女维权途径的创新[D];同济大学;2006年

8 张小宝;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老年人生存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晓菊;儒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汉代女性经济地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丽;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37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