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城市化失序、新市民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便利化升级

发布时间:2018-01-02 19:41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失序、新市民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便利化升级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化 新市民 民转刑 人性 纠纷解决机制


【摘要】:新市民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数以亿计的城市新群体。这个群体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也可能是城市化失序的肇因。本文以与新市民关联度较高的民转刑案件作为切入点,在情境人性分析范式下,分析了文化人格错位情景下新市民的需求与行为取向,发掘并论证了新市民发生人性极化变异的深层次原因,得出冲突中的新市民因丧失了既有社会网络的支撑,易于将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犯罪的结论。便利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新市民融入城市社会的必要社会支持网络构成要素,经分析本文认为从民转刑案件的时滞效应、新市民纠纷解决策略、民转刑防控实践、国际比较差距等方面看,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仍有宽广的提升空间。可信赖的、可接近的、可视的、理性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新市民迫切需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这个方向上的持续努力将大大降低民转刑案件为表征的城市化失范现象。
[Abstract]:New citizens ar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new urban group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is group is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be the cause of the urbanization disorder. This paper takes the civil criminal cases with high degre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new citize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under the paradigm of situational human n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and behavioral orientation of the new citizen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ultural personality dislocation, and explores and demonstrates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the polarization variation of human nature among the new citize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w citizens in the conflict have lost the support of the existing social network. It is easy to upgrade civil disputes to criminal offenses. Convenient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new citizens to integrate into urban soci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from the civil to criminal delay effect, new citizen dispute resolution strategy, civil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gap, and so on. China's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still has broad room for improvement. Reliable, accessible, visible. Rational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s the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urgently needed by new citizens. The sustained efforts in this direction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urbanization anomie represented by the conversion of people to criminal case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民事诉讼思潮研究”(11YJC820032)课题成果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C912.8
【正文快照】: 引言城市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随时可能发生的过程。如何顺利推进城市化,既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的命题,也是一个法学命题。城市化与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理性化的社会过程密切关联,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水平或者城市部分正在增长的过程。〔1〕城市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范倩兰;张邦铺;;考察与反思我国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3 梁开银;;现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4 许红霞;;审判内外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关系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2期

5 陆晓芳;;再议我国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胡谦;;中人调处与清代民事纠纷解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成安;;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法理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8 张镭;;传统中国基层民事纠纷解决中的习惯与法律[J];学习与探索;2009年01期

9 刘行玉;;转型期民事纠纷解决的价值取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10 哈书菊;;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J];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洁 记者 吕欣;我市建立民事纠纷解决机制[N];遵义日报;2010年

2 记者 倪晓;涉农案件当日立案[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文;村民间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牛梦婧;我国药品质量缺陷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尚阳;穆斯林聚居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引;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琴;清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石永;论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赵希;论村规民约之民事纠纷解决功能[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琪;我国农村民事纠纷解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勇;侗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杨菁;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0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370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