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法典编纂视野下的请求权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16:31

  本文关键词:法典编纂视野下的请求权体系研究 出处:《兰州学刊》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法典编纂 民法体系 请求权基础


【摘要】:请求权体系研究是民法典出台之前的一项关键性准备工作,其法理层面的重要性主要可从"实证"二字上搜求——请求权体系有助于抵御论题学思维的侵蚀,并整合后者带来的论题目录优势,使法律思维着着落到实处,在条文、判例及学术通说中获取"实证"的力量,直至抵达妥当的结论。应洞察两大法系民法思维中共通的心得,尤其要糅合德国法请求权方法和日本法要件事实论思维,跳出我国司法实务以案由替代请求权规范链条的歧途。应将请求权体系研究作为整体提升民法智识系统的抓手,并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推进:请求权基础的一般问题研究、请求权基础体系总览及体系建构之方法探索、请求权基础体系建构的具体制度剖析。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claim system is a key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the Civil Code is issued . The importance of the legal aspects can help to resist the erosion of the subject ' s thinking and to integrate the latter ' s arguments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项目编号:13AZD065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820095号) 暨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教学团队项目(粤教高函[2014]97号文批准)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3
【正文快照】: 一、在当前形势下的特殊重要性“裁判法”是民法的基本性格。继古罗马诉讼程式、普通法诉讼令状及诉因之后,现代民法选取了请求权基础体系作为裁判中的运行范式。与此相适应,请求权方法也便占据了民法思维的核心,而请求权基础体系则沉淀为民法的深层结构。其研究对任何试图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峰;;合同上的请求权基础理论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2年27期

2 王菊英;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对民事实例解决的价值[J];肇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饶璐;;请求权基础的案例分析方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姚明斌;;论出卖他人之物——一个基于请求权基础的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0年03期

5 李英环;;民法案例中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6 李海跃;;受托人对委托人信息的披露与第三人的请求权基础[J];航海;2012年06期

7 韩祥波;;探寻“错误出生案”的请求权基础[J];求索;2013年11期

8 祝建军;知识产权案件请求权基础理论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0期

9 吴娅;;解析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法[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10 赵东;;停止侵害禁令及其请求权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纲要 廖高飞;侵权责任请求权基础与归责原则浅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何莉苹;“公平责任”公平吗[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党小学;期待职业打假得到司法支持[N];检察日报;2014年

4 党小学;专家学者热议“知假买假” 支持职业打假[N];中国信息报;2014年

5 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 郑若阳;建设施工损邻事件之请求权规范基础[N];建筑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美玲;商品房买卖纠纷的请求权基础[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3 陈涛;侵害生命权之民事责任构成及请求权基础[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夏楠;安全保障责任适用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林静;“不当出生”之诉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6 李全洲;“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石金飞;婚前赠与财产要求返还的请求权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艳玲;对崔某诉东营市某医院“不当出生”案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洪利;侵权获利返还请求权基础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琴;私法保护的利益之类型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4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374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