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

发布时间:2018-02-02 21:18

  本文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土地发展权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法律意义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有对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二者的界定存在混淆甚至错误。概念上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发展权存在明显的区别,从法理上讲土地发展权和土地开发权的生成逻辑分别是土地所有权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之权利化的结果。我国现行法上的诸多制度设计是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规范表达。承认这两项权利的独立权利属性,准确界定二者的内涵,并将其嵌入到现行的地权结构体系和内容中,不仅是结束土地法学理论研究乱象的需要,更是土地权利体系和内容的深化与拓展以及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Abstract]:There is confusion or even error in the defini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oncept between land development right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 From the legal point of view, the logic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 ar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the right of income right of land ownership and the power of disposition. Many system designs in current law of our country are land development right and land development. The normative expression of the righ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dependent right attribute of these two rights.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put an end to the confusion of land law theory, but also to define their connotation accurately and embed them into the current land ownership structure system and content. It is also the need to deepen and expand the system and content of land rights and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land management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基金】: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不动产财产准征收法律问题研究”(编号:2015052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制度设计”(编号:13JZD007)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缘起:认真对待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区分就我国现行实证法所确立的土地权利体系和内容来看,并没有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这两项权利类型。但实践中,与这两项权利相关的法律现象却非常普遍,尤其是当下土地法律制度改革中所争论的诸多问题,均不同程度地与这两项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收益权融资担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周诚;;论我国农地自然增值公平分配的全面产权观[J];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08期

3 谭九生,蒲红华;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担保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4 孙淑云;刍议不动产收益权质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刘国臻;;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6 陶然;汪晖;;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7 宋刚;;论收益权能的用益物权化[J];法商研究;2013年06期

8 金俭;张先贵;;财产权准征收的判定基准[J];比较法研究;2014年02期

9 顾长浩;李萍;;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土地开发利用若干法律问题分析[J];东方法学;2014年03期

10 康凯;;防范电费收益权质押合同的法律风险[J];国家电网;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收益权融资担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黄星源;;从公权与私权的和谐论我国农地发展权的设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3 刘明明;;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刘雯波;;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王晓军;刘毅华;;土地利用公平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周洁;卓成刚;;我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可行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7 孙楠;卓成刚;;国内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8 徐慧金;唐焱;季荣伟;贾逸宁;;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9 杨希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10 张川;;不动产收益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尚蒲;罗必良;郑茱馨;;预期收益、资产专用性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明明;卢群群;;土地立法新探——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3 孙少岩;关迤锋;;四、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兴国;储松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应为征地补偿费的独立受偿主体——兼及农地发展权的归属[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赵哲远;华元春;;浙江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穆松林;高建华;毋晓蕾;;试论土地发展权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柏银玲;马晓强;;农耕地改革中农民的“双保障”制度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高新苗;张同龙;;城乡住房状况对比分析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建议[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9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10 肖碧林;王道龙;陈印军;陈静;钟志君;陈学渊;;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问题与对策建议[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勋华;水电工程移民权益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召雷;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佳;落后产能的成因研究——土地分成合约的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宏业;应收帐款质押融资风险及防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曹海涛;农地互换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善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视域下的农村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溶地下水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晓;重庆市农地流转过程中利益协调的规范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军;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倪静;重庆市地票交易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攀;;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地权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守英;;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姚顺波,尤利群;生态林补偿制度研究——石光银案例经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明洪,刘永湘;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5 李双海;;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财会月刊;2006年36期

6 万磊;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7 刘祚祥;;城市化、农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补偿[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8 周诚;;论我国农地自然增值公平分配的全面产权观[J];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08期

9 董彪;;论财产权过度限制的损失补偿制度——以“禁摩令”案为例[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10 唐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需要存在吗?——兼论村庄集体的地位和功能[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诚;[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粟庆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臻;;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2 刘明明;;论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刊;2008年06期

3 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4 刘明明;;土地发展权的域外考察及其带来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8年10期

5 李世平;土地发展权浅说[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6 任卓;;土地发展权应当制度化[J];房地产导刊;2004年12期

7 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J];学术研究;2005年10期

8 粟庆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J];经济法论坛;2006年00期

9 刘国臻;;论我国设置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河北法学;2008年08期

10 李勋华;何雄浪;;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水电工程农村移民补偿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嘉;金超;;土地发展权:保障控规公平的新思路[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姜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思考:构建土地发展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姜虹;;构建我国土地发展权 优化城乡土地管理的新途径[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4 李子明;;中国土地发展权与征地效率的超边际分析——基于法经济学方法论创新的角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明明;卢群群;;土地立法新探——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6 何子张;李渊;;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划分与运作——兼评厦门“金包银”工程模式[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穆松林;高建华;毋晓蕾;;试论土地发展权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小映;;土地成片开发中的外部效应与土地发展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朱仁友;农丰收;;农地征收中的土地发展权问题和征地补偿原则的完善[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蔡丽丽;土地发展权制度之借鉴意义[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管浩;将土地发展权还给土地所有者[N];朝阳日报;2009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汪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陶然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徐庆;培育跨区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陶然;户籍改革不能侵犯农民土地发展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林坚;“放权均利”促集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6 郭立场;警惕失地农民的“伪城市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7 老屋;立足“底线”,,理顺管地逻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友安;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汪晗;土地发展权定价与空间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争辉;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刘思斯;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杜茎深;土地发展权及其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成桂钦;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巫建强;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张晓菊;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创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郭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吕

本文编号:148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