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无冕之王”的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

发布时间:2018-02-02 21:21

  本文关键词: 无冕之王 新闻自由 新闻侵权 法律边界 出处:《云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新闻潮流的“包围”之下,各种各样的新闻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新闻侵权纠纷案件也频频发生。“无冕之王”有着较大空间的新闻报道自由,但是此种自由不能没有边界,否则就会构成民事侵权乃至犯罪,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人格权两者之间利益也就成为法学界、新闻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但是,法学界、新闻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是“各说各话”,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融通。新闻学界的研究强调保护新闻舆论监督权利,认为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认定新闻侵权,而法学界未形成普遍性的观点,此类案件中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败诉率居高不下的事实,却又表明审判实践中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力度不足、过于注重人格权的保护。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离新闻自由、人格权两者利益的平衡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在于,试图通过法学、新闻学的跨学科视野对新闻自由、人格权利益的平衡问题进行研究,最终以法治路径实现两者利益平衡。本文的基本逻辑思路是,新闻侵权、新闻自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而可从新闻侵权的认定、抗辩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划定两者“法律边界”。认定为新闻侵权的,就不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不侵权的正常新闻报道,加上造成权利侵害却符合完全抗辩事由的新闻报道,共同构成新闻自由的范畴。两者之间的“法律边界”清晰明确,便于实现法律对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平等保护。新闻侵权、新闻自由两者中,只要认定了其中之一,即可排除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划定两者之间的界限,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以新闻侵权认定制度划定两者之间的“法律边界”,只要认定某个新闻报道行为构成了新闻侵权,则排除其属于新闻自由的可能性;二是以新闻侵权抗辩法律制度划定两者之间的“法律边界”,新闻报道行为虽然客观上导致了人格权的损害,但如果完全抗辩事由成立则予以免责,即确定其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在新闻自由、新闻侵权认定的理论、立法、司法中,还存在不同观点和不同做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必要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the legal boundary between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the right of personas well 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the press . Although the act of news report objectively leads to the damage of personality right , it is exempt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ll defense , that is , it is determined that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 In the theory ,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freedom of press and news infringement ,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nd different practices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makes the necessary discussion on these issues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claim .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秋;;新闻自由的性质之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5期

2 宋江明;;浅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和协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5期

3 杨竹彦;;新闻的监督与责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4 杨晓冬;;新闻自由中的平衡[J];理论学习;2008年07期

5 易鑫;;论西方的新闻自由[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6 李霞;;从文明的冲突透视西方新闻自由的本质[J];理论界;2010年05期

7 凌言;;资本和权力操纵下的西方新闻自由[J];红旗文稿;2011年17期

8 金璐;;新闻自由与政策法规的博弈[J];新闻传播;2011年10期

9 杨德广;;没有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兼谈“新闻自由”[J];中国高等教育;1987年05期

10 夏勇;;西方新闻自由探讨——兼论自由理想与法律秩序[J];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保军;;论和谐为美的新闻自由精神[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2 李彬;李漫;;新闻自由与新闻民主:内涵、语境及问题[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3 谢清果;张汉丽;;台湾新闻自由与民众监督的博弈与出路——从《苹果日报》的“动新闻”事件说起[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4 鲍丹禾;;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自由的延伸和受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程金福;;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建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6 简海燕;;美国新闻自由与被告公平受审权利的冲突与调和[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彭桂兵;;“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由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明;从拉萨事件看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及我方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刘云;失去公信力的“新闻自由”必遭唾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陈宣宇 西安交通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新闻自由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原因[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西方“新闻自由”严重扭曲事实[N];文汇报;2011年

5 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张首映;新闻自由泛滥之祸及其反思[N];光明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沈丁立;美国没有无限的新闻自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7 林风徐;美国并非新闻自由的乐园[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新闻自由”:媒体缺乏自律的道德幌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张进德;新闻自由VS公正审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郑梦熊;正确看待“新闻自由”[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章敬平;论新闻自由[D];苏州大学;2007年

2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商娜红;守护社会良知[D];复旦大学;2003年

4 简海燕;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法律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杜俊伟;论舆论的自组自稳[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牛静;论新闻自由权的具体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毅飞;后“9.11”时代美国新闻自由的“沉沦”及其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历磊;现代社会的新闻自由与舆论引导[D];山东大学;2006年

3 金石;论新闻自由的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米鹏举;政治学视角下的新闻自由及其限制初探[D];吉林大学;2008年

5 康永;论新闻自由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7年

6 董柳;论新闻自由的相对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悦;新闻自由的渐进与急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佳;试论新闻自由与新闻管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陈晨;宪政视野下的新闻自由及其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吉汉;土耳其的新闻自由实际情况与其管理制度[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5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5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