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对善意取得制度完善的影响度
本文关键词: 司法解释 善意取得 影响度 法释[]号 价格合理 原因行为有效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编纂民法典有必要吸收已被证明是适当的司法解释,排除不尽合适的规则。法释[2016]5号把善意界定为受让人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状态,将证明受让人非善意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真实的权利人;同时它暗含着受让人负有查阅不动产登记簿的义务,不查阅便签订买卖合同,在让与人非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的情况下,受让人具有重大过失,算不上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中的善意。这值得肯定,编纂民法典应当采纳这种思想。法释[2016]5号不区分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而对受让人有无重大过失的判断采取统一的标准,则值得商榷,编纂民法典不宜采纳这种判断标准。在动产物权变动的场合,受让人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的判断因素应多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场合。法释[2016]5号对价格合理与否的认定采取客观等值性原则,编纂民法典时对此应予吸纳。法释[2016]5号坚持原因行为无效、被撤销时不发生善意取得,这是混淆善意取得与物权保有两个阶段事情的表现,编纂民法典不宜采取这种观点。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codify the Civil Code by absorbing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at has been proved to be appropriate and by excluding the unsuitable rules. [(2016) 5 defines bona fide as a state in which the assignee does not know that the assignor has no place to decentralize and is free of gross negligence, and assigns the burden of proof to the true holder of the right to prove that the assignee is not bona fide; At the same time, i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eree has the obligation to consult the register of immovable property and sign the contract of sale without consulting it. In the case that the transferor is not the holder of the right recorded in the register of immovable property, the transferee has gross negligence. It is not the bona fide in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 This is to be affirmed. This idea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5. It is debatable that No. 5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movable and immovable property rights and adopts a unified standard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transferee is guilty of gross negligence.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dopt this standard of judgment in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code. In the case of alteration of movable property right, the judgment factor of transferee's gross negligence should be more than that of immovable property right change. [5. The principle of objective equivalence is adopt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price,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difying the Civil Code. [No. 5 insists that the reason act is invalid and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does not occur when it is revoked, which is a manifestation of confusing the two stages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and real right retention, which should not be adopted in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项目号13AZD065)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中国民法典编纂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项目号2015THZWJC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目次 一、总的精神 二、善意的含义及其判断 三、《民法典·物权编》如何对待交易价格? 四、转让合同有效无效不应是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一、总的精神 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为《民法典》),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以下简称为《民法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明;;论善意取得的客体[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2 刘福霞;;我国关于赃物善意取得之理论和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武玲玉;翟世野;吕景美;;赃物在我国现行法下的善意取得[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4 房婷;;赃物的善意取得及其法理初探[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4期
5 春兰;;“善意取得”取之不善[J];老同志之友;2007年11期
6 陈君;;善意取得的赃物不会被追缴[J];大众科技;2000年09期
7 吕云成;善意取得的类型化分析[J];当代法学;2001年11期
8 朱文英;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J];山东审判;2001年03期
9 刘传山,王春燕;论赃物的善意取得[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杨丽娟;善意取得的法理分析与法律规定[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元忠;;善意取得之善意时点问题——中国法律体系下的回答[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2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白冬冬;;不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吗?——论《物权法》第106条之欠妥[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4 刘晓金;罗超群;;顾此,不可失彼——夫妻共有房屋第三人善意取得与隐名共有人所有权保护的平衡[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庚爱民 刘金富;浅析善意取得的要件和法律后果[N];江苏经济报;2000年
2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 杨慧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马文瑞;善意取得的房屋违法登记应否撤销[N];检察日报;2014年
3 周风华;善意取得浅谈[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法学博士 李长坤;关于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N];上海法治报;2012年
5 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院长 赵振勇;浅议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6 刘宏明;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7 翟国强;赃物能否善意取得[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朱林源;浅议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侯慧娟 及思伟;善意取得及司法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肖丕国 祁圣友;浅议赃物的善意取得[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伟;英美法善意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甄增水;民法中的善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晨;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善意取得[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2 倪瑞林;论不动产冒名处分的善意取得[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婉茹;论赃物的善意取得[D];辽宁大学;2015年
4 钟栋华;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D];清华大学;2015年
5 秦杰;冒名出卖他人房屋行为的定性及法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6 刘青宇;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张彬;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金全;盗赃善意取得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9 张芸芸;《物权法》第230条的解释论[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陈渭泓;论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的限制与扩张[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