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21:36

  本文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利 个人信息合理使用 人格权 民事制度 出处:《河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将个人信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人信息的意义及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人们生存、交往的重要载体,似乎任何行为脱离了信息都将不复存在。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个人信息侵权事件的愈演愈烈,给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权利。我国民法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虽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个人信息侵权的新兴案件。加之,个人信息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能否得到合理使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法律效果,不能一味加以保护。因此,本文从民法角度入手,探索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构建。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概述。通过对我国以及世界多国个人信息概念的比较与探索,对个人信息进行定义。其具备主体是自然人、相关性和识别性、时代性和广泛性三方面特征;对个人信息权利的正当性与法律属性进行论述,认为个人信息符合法定权力构成三要素,即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和权利客体,应当上升为法定权利;并且个人信息权利的法定属性应当采用人格权说;并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来源于含义进行初步探析。第二部分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的原则进行论述。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目的明确原则、权利主体同意原则、来源正当原则、过程监督原则、安全保密原则、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只有这些原则范围内的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才属于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才能真正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发挥个人信息的有益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范围与方式。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范围是指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都应当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要求,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方式可以借鉴个人信息使用登记制度、个人信息选择系统、个人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更改与补充来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方式,从而符合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正当性要求。第四部分论述我国民法关于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立法现状。通过阐述我国民法在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的提出;分析我国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存在不足,包括《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未列明个人信息权利且仅保护部分个人信息、至今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被侵权者维权堪忧。第五部分提出构建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通过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入手,揭示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阐明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法律性质,既是公、私兼顾的综合法,也是制定法和强行法。提出构建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民事制度的相关构想。包括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发挥行业自律机制的补充作用;明确界定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范围与方式,实现有法可依;建立个人信息追踪机制,走出“举证难”泥潭;建立完善的救济制度,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关注潜在的个人信息侵权,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通过全方位的制度设计保障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able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 Firstly , it discusses the reasonable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reasonable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reasonable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 It is not only a public and private comprehensive law , but also a law and jus cogens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振亮;;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48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