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青少年劳动就业状况及促进研究
本文关键词: 残疾青少年 就业 系统工程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对残疾青少年就业状况进行专题报告,以期揭示其就业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残疾青少年在劳动就业方面具有经济活动性低、大部分靠熟人介绍工作、工作满意度较高等特点,存在就业链条不畅通、支持性社会环境不足、挂名就业及和受不法团伙诱骗等问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you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You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conomic activity in employment, most of them rely on acquaintances to introduce work, high job satisfaction and so on. The employment chain is not smooth and the supporting social environment is insufficient. The problems of registered employment and being deceived by illegal gangs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
【基金】:国家财政资金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之专项课题“残疾青少年群体研究”(编号ZD201401-6)课题成果
【分类号】:D669;D669;D922.183;D921
【正文快照】: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处于脆弱和不确定状况的残疾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对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作了专章规定。因此残疾青少年享有劳动的权利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本研究对残疾青少年就业状况进行专题报告,以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海滨;;对福利企业发展前景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8期
3 于孝水;赵国杰;;平均或加权内部收益率法有效性之证伪[J];技术经济;2006年07期
4 杨雅玲;舒代平;;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丽;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丁洁;河南省残疾人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静;和谐社会视野下残疾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蕊伊;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梁土坤;我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2年
6 石玉军;论地方公营企业的设立行业[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煜;珠海市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婷婷;平等就业权的原理与保障[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王雅涵;开县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许大龙;当前残疾人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花,杨英娜;浅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2 袁承为;韩雪梅;刘颖;郑磊;禚丽华;郑爱华;刘海涛;孙建军;;吉林省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8期
3 ;整合资源求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4 赵冰岚;;漫谈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J];心理与健康;2006年06期
5 刘钧演;涂敏霞;;网络时代: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谈起[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6 陆士桢;治理网络游戏成瘾是青少年成长发展辅导的系统工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罗辉萍;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8 刘莉;;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层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南方论刊;2009年04期
9 吴增强;如何防止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河南教育;2002年11期
10 孙召路;论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记[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3 ;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5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后记[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5 尔肯江·吐拉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青少年发展(代序)[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6 管雷;;“十一五”时期青少年良性发展机制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6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张华;;推进青少年事务 制定青少年政策的基础工程——关于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战略思考[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9 ;会所联动 比翼齐飞 努力建设一流的青少年研究团队[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陆士桢;;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教育[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安全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万勇;德国:监管自律保护青少年[N];法制日报;2012年
3 罗云川;怎样帮助青少年把握网络“双刃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廖鸿翔 雷宾建 黄新彦;青少年健康上网:防上瘾 勿“乱”看[N];通信信息报;2005年
5 记者 罗静雯 实习生 冯丽;我市颁布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N];重庆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厉秀昀;网民低龄化社会应予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王春莉;电视媒介环境与青少年成长[N];黑龙江日报;2004年
9 记者 王超;加强青年交流巩固世代友好[N];吉林日报;2011年
10 肖磊 公安部消防局纪检监察处处长;构建“三位一体”体系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N];人民公安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莉;家长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晓颖;成都市武侯区“青少年空间”项目实施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何艳萍;青少年网络游戏沉溺及其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晗之;当前青少年生活方式中的不良倾向引发的道德问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8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8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