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物权生态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8-02-08 14:35

  本文关键词: 物 物权 物权法 生态化 出处:《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物权法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社会之中,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联系十分密切,同时又容易受到其他相关制度的影响。因此对物权法的研究,我们不应闭门造车,而应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研究其变化的规律,揭示其与社会基础相吻合的物权制度的机理,使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物权法制度能够融入社会,既能使社会规律得以反应,又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今天,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发展观和伦理观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在“生态化”理念逐步渗透各个领域的同时,十分有必要考虑法律的生态化。而物权法又是法律体系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也应该将生态化的理念和保护环境的义务融入物权法中。笔者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物权生态化的理论基础。在基于研究和反思传统物权法的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物权的生态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传统民法中的“物”及“物权”的概念进行创新,试图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重新理解,也即从生态化的角度重新认识物权;第二部分分析物权生态化的理论基础,包括从法学、经济学及环境学等多角度入手分析;第三部分对我国物权生态化的立法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分析我国《物权法》现有规定对生态化理念体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现有的物权制度,提出从“生态化”的角度去进行改变的构想。首先要奠定“物权生态化”的基调,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物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新的物权制度。
[Abstract]:As a kind of legal system, the real right law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specific societ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ety,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other related systems. We should not build it behind closed doors, but should put it in a specific social background, study the law of its change,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l right syste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al foundation. So that the system of property law, which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can be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which can not only make the social laws reflect but also better serve the general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crisis 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our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ethic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cological nature of the law, and the property law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beings in the legal system. Nature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y and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to property law.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property law, the ecological property right is studied. This paper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novates the concepts of "thing" and "real right" in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and tries to re-understand it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al right ecology, including law,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third part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ects of th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property right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mbodiment of ecological idea in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of Real right Law of our country,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existence. In the 4th par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real right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hanging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lay the tone of "ecological property right" and, on this basis, to further perfect the existing real right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to create a new real right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清谨,杨承亮;论物上利益及其基础上的物权法体系[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陈玉玲;浅析两岸三地物权法体系的相互冲突与协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潘红;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媒体聚焦物权法[J];中国人大;2005年S1期

5 洪丰;黄茵茵;;物权法的西方样本[J];公民导刊;2005年08期

6 徐炳;;英美财产法与大陆物权法比较研究——兼评《物权法(草案)》[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彭东昱;;一路走来物权法[J];中国人大;2007年04期

8 林琳;;所有制视角下的物权法新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9 傅达林;;一部《物权法》 能否“治天下”[J];政府法制;2007年09期

10 谢获宝;潘黎;;物权、物权法与会计目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基厚;;自然资源物权之解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 杨傲多;物权法草案纷争未了[N];法制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裴智勇;物权法走向[N];人民日报;2004年

3 蔡朝阳;认真抓好物权法的学习宣传贯彻[N];湖北日报;2007年

4 沈荣;《物权法》亟须建立配套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沈荣;代表委员关注物权法配套制度制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季晓莉 方方;《物权法》出台有助于金融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杨立新;制定物权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N];检察日报;2004年

8 杨玉凯;物权法律制度亟待完善[N];辽宁日报;2002年

9 尹飞;建构中国的物权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总行风险管理部;《物权法》与银行业务发展[N];粮油市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斗斗;物权生态化探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2 何鹏飞;论占有在物权法中的价值[D];广西大学;2008年

3 张艳秋;海域物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张清华;论物权的本质及其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周辉;论可持续发展新视界下的物权法变革[D];福州大学;2005年

6 左学和;论民国时期物权法的近代化[D];安徽大学;2003年

7 梅虹;物权生态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朱泓宇;占有的物权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艳芝;关于《物权法》下海域物权体系架构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10 张玺;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9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