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侵权判定的混淆标准——对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的解释
本文关键词: 商标侵权判定 混淆可能性 相似性 出处:《法学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引入了混淆可能性要件,将商标侵权判定标准改变为相似性和混淆可能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引入混淆可能性要件,符合商标法的原理,是我国商标立法的重大进步。在混淆可能性和相似性的关系方面,二者都是商标侵权判定的独立要件。相似性为前置性要件,混淆可能性为结果性要件,混淆可能性可从主体、程度、类型这三个方面来解释和判断。商标的近似性、商品的类似性应是物理意义上的相似性,而非混淆可能性语境上的相似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相似性的证明标准不应过高。
[Abstract]:The second item of Article 57 of the Trademark Law of our country introduces the obfuscation possibility element, which changes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to similarity and confusion possibility. The introduction of confusion possibility element i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judgment accords with the principle of trademark law. It is an important progress of trademark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relation of confusion possibility and similarity, they are both independent element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judgment. Similarity is the leading element, confusion possibility is the result element, and the obfuscation possibility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ubject. The similarity of trademark and commodity should be the similarity in the physical sense, not the similar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sibility of confusion.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similarity should not be too high.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湘教发[2011]76号) 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宏光;;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的修改[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远;;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7 姜海洋;;角色商品化的商标法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8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9 蒋利玮;;商标个案审查评析[J];中华商标;2009年10期
10 熊英;吕少罕;;对他人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J];中华商标;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胡嘉倩;;现有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闫文军;;从有关美国判例看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8 付明星;;专利国际保护的新动向——兼评《实体专利法条约》对我国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刘筠筠;;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兼论等同原则的适用[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李昭;;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几点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纪晓昕;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何笃丰;论版权权利穷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如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先彬;版权法下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高玉萍;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林立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隆军;论功能性限定特征解释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志进;论基因专利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汉东;国际化、现代化与法典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2 吴汉东;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中国的应对方略[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3 郑友德;万志前;;论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益的平行保护[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4 李琛;;商标权救济与符号圈地[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J];中国法学;2006年01期
6 汪泽;;未使用注册商标的民事救济与限制——评中农科公司诉中农集团公司侵犯“中农”商标权案[J];知识产权;2006年03期
7 杨叶璇;;试论我国商标确权效率应当如何提高[J];知识产权;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石肖然;;论商标共存制度在中国的适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4期
2 李鑫;;混淆原则下的商标侵权司法判定[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3 张朋;;商标侵权标准“两立”的矛盾解析[J];知识产权;2013年10期
4 张莎莎;;对商标描述性使用构成要件的思考——评美国Micro Colors案[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4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498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9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