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待债务承担无因性理论
本文选题:债务承担 切入点:无因性 出处:《法律适用》2015年03期
【摘要】:债务承担无因性理论为德国民法所首创,该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认为债务承担无因性的理论价值是通过以人为手段对债权行为属性加以干预,从而牺牲第三人(承担人)的正当利益为代价实现的,即使通过事后的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制度对其利益加以弥补,但从本质上还是将债权无法实现的风险从债权人处转嫁给了第三人。同时,债务承担协议已因欺诈、显失公平或其他原因被认定无效、被撤销后,法律仍然坚持承担人对债权人负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将受到公平性和正当性的质疑。鉴于此,笔者从解析无因性的"因"着手,将"因"分为远因和近因,并从法律正当性和价值平衡角度,论证了放弃无因性理论,退而在债法原理和合同制度框架内解决债务承担问题的思路,并建议我国司法实践在立法对债务承担制度作出修改或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之前,对债务承担无因性理论采取必要的审慎态度。
[Abstract]:The theory of liability for the German civil law first, this theory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ince its inception, opponents argue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debt without cause i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creditor's rights behavior attributes by artificial means, which killed third people (7) just at the expense of, even through the pos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just enrichment to compensate for its interests, but in essence or risk claims can not be achieved from creditors to third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bt agreement has been because of fraud, unfair or other reasons to be invalid, revoked, the law still adhere to the people responsible for the fulfillment of bear debt obligations to creditors, will be questioned the fairness and legitimacy.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from the analysis for the "cause" to the "cause" is divided into ultimate and proximate, and from the legal legitimacy and value The balance point of view,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give up, back in the debt law principle and contract system framework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ssuming debts ideas, and suggests that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legislative system of debt to undertake modification or further clarif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debt before the theory of prudent necess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健;试论债务承担[J];当代司法;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以被保险人优先为原则的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为核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10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朝琦;;探析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J];知识经济;2013年04期
2 戴红兵,陈发桂;债务承担新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建文;论死者生前债务承担[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胡健;;论免责债务承担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J];当代经理人;2005年03期
5 鲁建法;一起借款纠纷案的剖析——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债务承担问题[J];西部论丛;2005年03期
6 张颖杰;万良杰;;国企出售与债务承担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7年03期
7 石涛锋;尹晓健;;债务承担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及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2007年08期
8 张振;;债务承担的性质认定问题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张文青;;并存债务承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韩文涛;;债务加入的学理探究与实务辨析——以一则案例为视角[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 高鑫;债务承担若干法律问题研究[N];商务时报;2008年
2 张秋婷 肖s,
本文编号:1709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0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