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不动产附合规则之于中国民法典

发布时间:2018-04-05 05:42

  本文选题:不动产 切入点:附合 出处:《江汉论坛》2017年06期


【摘要】:不动产附合时常发生,中国现行物权法却未设包括不动产附合规则在内的添附规则,只有两个司法解释对此有所规定,但存在着不专业的瑕疵,编纂民法典应当增设添附规则。涨滩形成土地所有权的现象,由不动产附合规则调整最为顺畅,只是在附合的构成上必须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应例外地承认泥沙与堤岸、海岸、滩涂同属国家所有时仍可成立附合。建筑物与土地及建设用地使用权各为独立之物、不适用附合规则的现行法模式可以继续维持,且有登记程序制度支撑和实务操作的历史验证。供热(气、水、油)管道与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筑物适用附合规则抑或各为独立之物的模式,利弊相伴,中国现行法认其为独立的不动产,编纂民法典可以承继。林木,尤其是森林,不适用附合规则,这符合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方向,编纂民法典时应予肯定。附合制度须有不当得利制度的衔接、配合,有时还要适用侵权损害赔偿、缔约过失责任甚至违约损害赔偿的规定。
[Abstract]:Immovable property attachment often occurs, but there are no additional rules including immovable property attachment rules in China's current property law. Only two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provide for this, but there are unprofessional flaws, so additional rule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codification civil code.The phenomenon of land ownership formed by the beach is most smoothly adjusted by the rules of attachment of real estate, b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ttachment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ality of China, and the sediment and levees and coasts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an exceptional way.When the beach is owned by the state, it can still be attached.Buildings, land use rights and construction land use rights are independent objects, the current law model which does not apply to the attached rules can continue to maintain, and has the support of registration procedure system and the historical verification of practical operation.Heating (gas, water, oil) pipelines an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use rights, buildings applicable to the rules of attachment or the model of separate objec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ina's current law as independent real estate,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code can be inherited.Forest trees, especially forests, do not apply the attached rul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farmland "three rights division", which should be affirmed when codifying the civil code.The attachment system should have the connec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unjust enrichment system, and sometimes it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provisions of tort damages, contractual negligence liability and even damag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13AZD065)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中国民法典编纂重大理论问题研究”(2015THZWJC01)
【分类号】:D9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乃刚;;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备案制度的思考[J];上海房地;2000年04期

2 房绍坤;;动产与不动产划分标准探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铁光;;动产和不动产划分标准的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彦;刘建民;;我国未来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合理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孙玉凤;;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现状及未来走向[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严世林;;不动产的概念及登记[J];中国律师;2007年11期

7 骆军;;地震背景下的不动产争议之法律应对[J];法律适用;2008年12期

8 梁亚荣;王崇敏;;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探析[J];法学论坛;2009年01期

9 何梓雍;;论动产与不动产的分类标准[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10 季秀平;;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统一[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迎涛;;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研究[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韦文津;;不动产登记基本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克稳;;我国不动产登记中的行政法问题[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玲莉;;论不动产登记纠纷中权利救济路径之选择[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6 张磊;胡亮亮;;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机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吕艳辉;;从《物权法》相关规定看不动产登记的服务功能[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王建;;大陆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云肖;;不动产的名义所有权与实际所有权冲突之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不动产统一登记意义远大于反腐[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2 冯海宁;正视不动产登记立法的难度[N];法制日报;2013年

3 早报记者 李云芳;明年上半年推不动产登记条例[N];东方早报;2013年

4 李龙;不动产统一登记要解决好隐私保护[N];广州日报;2013年

5 王利明;“不动产登记”应统一立法[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刘武俊;激活不动产登记反腐正能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记者 王立彬;不动产登记条例预计明年6月底前出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陈青伟;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望年内“破冰”[N];云南法制报;2013年

9 特约评论员 杨遴杰;不要误读不动产统一登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魏文彪;不动产统一登记事不宜迟[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遥;不动产收益权质押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王永亮;论不动产登记中的私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3 毛和文;论英美法系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王旭军;不动产登记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前伦;论动产与不动产划分的动因及标准[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建文;论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制的现状与未来[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顾娟;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长春;设立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乔羽;不动产登记中的一般程序及特别程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6 陈豪彬;论不动产登记审查程序引入公证制度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苏进水;论不动产登记的基本原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8 崔勋;韩国留置权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丽杰;因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10 刘开城;不动产一物数卖探析[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13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13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