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理论反思——以2009年以来的35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本文选题:反淡化 切入点:跨类混淆 出处:《知识产权》2015年09期
【摘要】:2009年以来,跨类混淆的理论基础、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边界以及"搭便车"的体系归属,是驰名商标淡化机制法律适用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其答案可概述如下:跨类混淆立足于混淆理论,《商标法》第13条第1款和第3款应作修正;混淆理论与淡化理论之间既有排斥又有兼容关系,应通过"相当程度的联系"来划定淡化保护机制的边界;"搭便车"具有独立于"淡化"之外的清晰涵义,这类行为不宜由商标法调整,应进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评价。
[Abstract]:Since 2009,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ross-class confusion, the boundary of cross-class protection of registered well-known trademarks and the ownership of "free rider" system are thre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legal applica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dilution mechanism.The answer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ross-class confusion is based on confusion theory, article 13, paragraphs 1 and 3, of the Trademark Law should be amended, and the confusion theory and the dilution theory are both exclusive and compatible,The boundary of desalinat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delimited by "considerable connection", "hitchhiking" has a clear meaning independent of "desalination", such behavior should not be adjusted by trademark law, and should enter the evaluation of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重大立法问题研究》(14ZDC020) 2014年中国法学会课题《商标功能的侵权要件地位及损害判定研究》【CLS(2014)D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年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冲突与协调研究》(2015EFX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友根;;“淡化理论”在商标案件裁判中的影响分析——对100份驰名商标案件判决书的整理与研究[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2 王太平;;论驰名商标认定的公众范围标准[J];法学;2014年10期
3 孔祥俊;;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的回顾与展望[J];人民司法;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国;罗丽珍;;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兼评“深圳飞亚达”诉“常熟飞亚达”案[J];中华商标;2011年07期
2 郑瑞琨;楚恒;;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0年09期
3 熊静波;;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4 孙昊亮;;论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反淡化保护[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5 李友根;;论案例研究的类型与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6 邓宏光;;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J];法学;2010年02期
7 喻晶;;关于地理标志中的淡化理论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李明德;;关于商标法进一步修订的几点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02期
9 周波;;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独立性与商誉的延续性[J];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07期
10 黄斌慧;;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敏锋;;试论专利代理人的定位与发展[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廖志刚;知识产权与自由贸易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洁;商标淡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黄保勇;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石圣科;侵权视域下的商标/商标标识二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刘维;商标财产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7 张惠彬;商标财产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颖艳;商标淡化法律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肖帅;驰名商标淡化法律规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鸣;商标淡化行为及反淡化保护体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田达良;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张辉;论弛名商标的反淡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程子薇;域名不正当竞争中恶意认定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孙上静;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腾;论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D];山东大学;2012年
9 孟如歌;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弊端与修正[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久人;商标淡化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山泉;;联想理论在认定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权冲突中的运用[J];中华商标;2006年04期
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课题组;;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商标;2007年11期
3 邓宏光;;我国商标反淡化的现实与理想[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4 冯磊;;品牌延伸的动因及基础条件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05期
5 杜颖;;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应用[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6 徐聪颖;;论商标符号表彰功能的内涵及其法律保护[J];商业时代;2010年09期
7 刘春田;商标与商标权辨析[J];知识产权;1998年01期
8 杨柳,郑友德;从美国Moseley案看商标淡化的界定[J];知识产权;2005年01期
9 李昌凤;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法律实践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洪军;驰名商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17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1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