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见代理中的被代理人可归责性
本文选题:表见代理 + 善意取得 ; 参考:《法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关于表见代理,民法总则延续了合同法的规定形式,就表见代理构成中是否要求被代理人的可归责性仍然不清晰。采取积极信赖保护方式的善意取得和表见代理具有结构相似性,可透过善意取得规范抽取出权利外观责任的一般性评价,因此,与善意取得的构成相一致,表见代理的构成中也应包括被代理人的可归责性,且应采取风险归责原则予以解释和具体构建。该原则具有动态综合权衡的特征,为实现确定性可予以具体化。此时应区分不同案例类型,比较权衡行为人的信息成本、被代理人的防免成本、被代理人是否获益、双方的救济成本和商事交易的特性等因素,分别予以实质性论证,将风险归责原则具体化到不同案例类型的规则中。同时,即使被代理人不具有可归责性因此不承担积极信赖保护责任,但其仍可能要承担消极信赖保护责任,以实现法律后果方面的比较权衡。
[Abstract]:As for apparent agency, the general rule of civil law extends the stipulation form of contract law, and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principal is required to be imputabl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apparent agency.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and apparent agency adopted positive trust protection have similar structure and can extract the general evaluation of the right appearance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norm. Therefor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stitution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The composition of apparent agency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liability of the principal, and the principle of risk imput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explain and construct it. This principl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ynamic synthesis tradeoff and can be concretized to realize certainty. At this time, we should distinguish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compare and weigh the information cost of the perpetrator, the cost of prevention and exemption of the principal, whether the principal benefits, the relief cost of both par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ercial transaction, etc. The principle of risk imputation is concretized into the rules of different case types. At the same time, even if the principal does not have imputability and therefore does not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ctive trust protection, it may still have to bear the liability of negative trust prote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mparative balance of legal consequenc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成果(批准号:15XNI002)
【分类号】:D9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新章;代理人擅自注册被代理人商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2 刘士国;;被代理人应负选任代理人不当之责[J];现代法学;1986年02期
3 刘贵祥;;被代理人不应负选任代理不当之责[J];现代法学;1986年04期
4 黄志刚 ,卢庆昌;委托、委托会同与委托代理[J];河北法学;1983年01期
5 韩德荣;民事代理行为无须都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J];法学;1992年06期
6 姚建军;对代购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J];政法论坛;1992年02期
7 党广锁,梁海滨;论追认的构成条件[J];法律适用;1999年06期
8 梁洁泉;;被代理人可否单方撤回授权[J];中华商标;2007年06期
9 杨斌;论代理型常设机构的确定规则(上)[J];涉外税务;2000年04期
10 ;什么样的经济合同是无效的?[J];法学;198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东晓;;一次不彻底地反正——兼评商标法第十五条“代理人”的概念[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2 席晓娟;;名义借用情况下纳税主体的法律认定[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亓雷;如何认定被代理人或被代表人的商标权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2 王峰;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的认定与处理[N];江苏经济报;2011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赵旭东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顾东伟;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及其效力认定(一)[N];中国工商报;2011年
4 范永泉;应视为公司行为[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谭乃文;“规制代理人抢注”条款的边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时报记者 张玮;受托买玉镯 买主去世谁买单?[N];滨海时报;2012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赵旭东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顾东伟;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及其效力认定(二)[N];中国工商报;2011年
8 北京市元昊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汉军;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有何区别[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刘跃华;三种代理行为 处理需谨慎[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10 江西永丰 张茂桂;警惕下一个新的替罪名词[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f ;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法律性质及存在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沈陈强;从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看我国的外贸代理[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王天正;行纪制度与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代理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洪伟;合同关系委托代理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莳文;民事代理制度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杨可;刑事悬赏广告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7 郭永强;代理商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忠禹;论间接代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武日斌;代理商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姜海霞;我国代理商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79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