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关于《民法总则》的批判性解读
本文选题:民法典 + 立法技术 ; 参考:《比较法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法典化是立法理性化的首要手段,立法技术是民法典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立法法》亦对立法技术设定了要求: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是我们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法律史上,惹尼是较早对民法法典化立法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关于法律语言、法律术语、法律抽象等问题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民事立法历来具有简明易懂的特点,但《民法总则》在措辞与行文方面仍然有值得商榷的条款。从立法的简约精神来看,《民法总则》中大量的定义、列举和一些冗余性条款显然没有必要。从民法典规范设置的角度来看,《民法总则》中设置了大量的援引规范,加剧了法律渊源的分散化现象,增加了主体找法的困难;另外,《民法总则》中还存在肯定性规范与否定性规范错配的现象。这些都说明:在下一步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对立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准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Abstract]:Codification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rationalizing legislation, and legislative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civil code. The legislation Law of our country also s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legislative technology: the legal norms should be clear, specific, targeted and enforceable. This is the principle that we must follow in the process of codifying the civil code. In the history of law, Jagni is an early scholar who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legisla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law codification, and his exposition on legal language, legal terminology, legal abstraction and so on, stil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The civil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bu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still have some articles worth discussing in terms of wording and wri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inimalist spirit of legislation, it is obviou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definitions, enumerations and some redundant clauses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re not necessa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ormative setting of civil cod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ited norms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which aggravate the phenomenon of decentralization of legal 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subject in finding law. In addition, there exists the mismatch between positive norms and negative norms in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level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egislative technolog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next step of compiling civil cod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日内瓦大学种子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瑞士债法改革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项目批准号:16XNQ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佳友;;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合同编的编订——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看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则的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7年07期
2 石宏;郭锋;王轶;石佳友;;《民法总则》立法纵览与适用前瞻[J];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03期
3 薛军;;民法总则:背景、问题与展望[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4 姚明斌;;“效力性”强制规范裁判之考察与检讨 以《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的实务进展为中心[J];中外法学;2016年05期
5 石佳友;;法典化的智慧——波塔利斯、法哲学与中国民法法典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6 易军;;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体系的重构[J];中国法学;2012年03期
7 让-保罗·让;让-皮埃尔·鲁瓦耶;石佳友;;民法典:从政治意志到社会需要——两个世纪以来的评估[J];法学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佳友;;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关于《民法总则》的批判性解读[J];比较法研究;2017年04期
2 刘保玉;;《民法总则》:意义、创新与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石佳友;;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合同编的编订——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看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则的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7年07期
4 王伦刚;冯永泰;;论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特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3期
5 董学立;;民法典编纂视野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6 于焕超;;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的再思考[J];研究生法学;2017年01期
7 王洪亮;;法律行为与私人自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8 朱明哲;;“民法典时刻”的自然法——从《法国民法典》编纂看自然法话语的使用与变迁[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02期
9 常鹏翱;;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分及其意义——以民法学为考察领域[J];法学家;2014年05期
10 谌宏伟;;“规范说”与中国民事立法[J];北大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明;;民法分则合同编立法研究[J];中国法学;2017年02期
2 纪海龙;;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冷观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3 崔建远;;民法总则应如何设计民事责任制度[J];法学杂志;2016年11期
4 姚明斌;;“效力性”强制规范裁判之考察与检讨 以《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的实务进展为中心[J];中外法学;2016年05期
5 金可可;;对草案体系等若干重大问题的修改意见[J];东方法学;2016年05期
6 朱庆育;;《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评注[J];法学家;2016年03期
7 薛军;;论意思表示错误的撤销权存续期间——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6年03期
8 耿林;崔建远;;民法总则应当如何设计代理制度[J];法律适用;2016年05期
9 郑晓剑;;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J];中国法学;2016年02期
10 许德风;;论合同违法无效后的获益返还——兼议背信行为的法律规制[J];清华法学;201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正明,曹叠云;“总则”立法技术模式论[J];法学;1993年06期
2 祝靖;;“禁止”与“不得”立法技术的考察与评论——以《合同法》第272条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3 常晓栋;;物权法立法技术探微[J];边缘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晓栋;;物权法立法技术探微[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燕 许静;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司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11年
,本文编号:1808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0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