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代理授权行为无因性解析
本文选题:代理授权行为 + 无因性 ; 参考:《法学》2017年01期
【摘要】:我国立法并未承认代理授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司法实践中亦无以该无因性原则为依据作出的判决,部分学者主张通过表见代理制度实现授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维护交易安全的制度功能。事实上,无论从制度基础与适用前提层面,还是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力度层面考察,授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具有表见代理无法取代的制度优势。对于学者指出的该无因性原则会保护恶意相对人的弊端,可以通过禁止代理权滥用制度予以克服,相对人明知代理权滥用或因代理权滥用显而易见而不可能不知道代理权滥用的,不得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行为的效力。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采纳授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和禁止代理权滥用制度以全面保护交易安全及被代理人的利益。
[Abstract]: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does not recognize the principle of the uncausality of the act of agency authorization, and there is no judgment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non-causality in judicial practice. Some scholars advoc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function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by the principle of "apparent agency". In fact, whether from the system foundation and the applicable premise level, or from the level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the principle of non-causality of authorized behavior has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by apparent agency. This principle, which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will protect the malevolent counterpart, and can be overcome by prohibiting the abuse of the agency. If the relative party knows that the abuse of agency power is obvious or that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know the abuse of agency right, he shall not claim the validity of agency act to the principal. The future Civil Code of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the principle of uncausality of authorized behavior and the prohibition of agency abuse system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transaction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rincipal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中德法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项目“立法研究模式下法律行为分析”(16ZFG82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李瑛;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覃炜;;代理行为之授权行为的无因性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6期
2 吕哲;;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性[J];中财法律评论;2015年00期
3 冉克平;;代理授权行为无因性的反思与建构[J];比较法研究;2014年05期
4 尹勇;;高校招投标机构的设置原理及法律依据[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1期
5 尹勇;冯海霞;;评述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马婧婧;;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雷芳;吴韦伟;;委托行为与代理权授予行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林路;;无因性——实现债权的经济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6年15期
2 高菊英;陈育苗;;无因性理论在罗马法中的隐性表现[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3 林新生;;论无因性原则下的恶意第三人问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于桂音;;也论票据的无因性[J];商场现代化;2008年07期
5 张晓婷;;论征税行为的无因性[J];法学家;2007年01期
6 约勒·法略莉;赵毅;;物权变动之有因性、无因性及其罗马法渊[J];求是学刊;2014年03期
7 赫少华;;无因性作用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8 周星妤;;论物权的无因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9 贾海洋;;“二阶段说”视域下的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J];当代法学;2012年06期
10 陈芳;;论提单无因性[J];海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葛 文;票据无因性的考量[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郑天玲;浅析票据的无因性[N];江苏经济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家文;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和有因[D];苏州大学;2015年
2 纪慧松;票据行为无因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高菊英;无因性理论下的利益考量及救济[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昌金;特权行为无因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靖;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D];湖南大学;2004年
6 张轴;论票据的无因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崇锋;论票据的无因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坤;论代理权授予的独立性及无因性[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2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7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