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权利主张及其法定化的条件——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
本文选题:新型权利主张 + 法定权利 ; 参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虽然不断出现的新型权利主张是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习惯权利等多种权利形态的复合体,但基于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密切相关性,不能简单依据法律条文就对其进行否定,而应以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为指导正视其他权利形态,并以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新型权利主张的主体、内容、客体等构成要素之所以发生一系列历史变迁,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转型使民众向国家发出分配正义的社会诉求。对此,必须立基于社群主义的政治立场,采纳自由主义的法学元素,严守法定权利的本质属性,明确新型权利主张法定化的具体标准:真实性、准确性、重要性。
[Abstract]:Although the emerging new rights claim is a complex of natural rights, moral rights and customary rights, it cannot be denied simply on the basis of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law and other social norms. Dworkin's theory of right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guide to face up to other forms of rights, and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its emergence should be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basic reason for a series of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main body, content and object of the new right claim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makes the people issue the social appeal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o the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political stand based on communitarianism, adopt the legal elements of liberalism, strictly observe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legal rights, and clarify the specific standards of legalization of new claims: authenticity, accuracy and importa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C820079)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谢晖;;建构我国的法理社会及其伦理原则[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3 余涌;边沁论权利[J];道德与文明;2000年02期
4 马强;试论贞操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姚建龙;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J];法学;2001年11期
6 黄文艺;;权利本位论新解——以中西比较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曹峰峻;金晖;剑锋;;万元了断 一生“性福”——南京“性权利”官司审理始末[J];法治时代;2003年03期
8 ;法律并非万能[J];法律与生活;2001年11期
9 金泽刚;李金华;;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的定性问题[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伟红;李若雪;杨立新;孙春晨;曹刚;;《“贞操权”诉讼案》专题报道之——观点交锋 “贞操权”的正方反方[J];民主与法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刘少军;叶雨晴;;关于相对不起诉中引进特别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陶金虎,黄明,杨光佐;道德的法律界线——不作为犯罪中的道德义务浅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钟祖凤;;试论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磐;;浅谈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4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仉义品;量能课税原则视域下的《企业所得税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守芬,方泉;行为与罪责:基于网络技术的几点适应性考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晓燕;浅议权利和权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颜俊;姚建宗;;法律关系客体理论新探[J];当代法学;1993年02期
5 吕明;;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童之伟;论法学的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J];法学;1999年06期
7 许富仁;庄啸;;传统犯罪对象理论面临的挑战——虚拟犯罪对象[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8 安东霆;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张亮;;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之发展与意义检视[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J];华夏文化;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于志刚;[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司景辉;动物的权利抑或人类的义务[D];吉林大学;2007年
2 冯浩;论同性恋者婚姻权[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丽欣;郑国;;权利主张的表达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2 汪习根;;论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J];理论参考;2014年05期
3 郭荣军;;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主张之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邱锡凤;;当血氧失去饱和[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06期
5 晓岸;;南海合作共赢:新形势需要新思路[J];世界知识;2014年09期
6 孙玉峰;;论守法道德缺失之因[J];特区经济;2013年08期
7 刘玮;;论南极洲的法律地位及确立原则[J];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柴;守护烈士陵园不妨动用公益诉讼[N];法制日报;2009年
2 张 吉;再谈司法之难[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胡建辉;新媒体发展不能靠“巧取豪夺”[N];法制日报;2014年
4 晓星;俱乐部改变功能起纷争[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新星;论调解困局与权利意识[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丽欣;权利主张的识别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媛媛;权利主张与基层民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柳;论大学生就业平等的权利主张[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柳琳;九段线和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9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7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