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格权的塑造及其法律方法救济
本文选题:人格利益 + 新型人格权 ; 参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转型社会中,各种新型人格利益层出不穷。但在人格利益转化为人格权上,却存在着利益泛化为权利以及权利的绝对化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权利的确定中,不能有效运用法治思维进行新型人格权的塑造;另一方面,在权利的保护上,长期的"立法中心主义"造成诸多新型人格权利难以通过司法程序有效救济的僵局。所以,新型人格权的塑造及其保护必须诉诸"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转换,并把新型人格权利的自然权利属性和伦理价值诉求变为可予以司法救济的法治诉求。此过程主要表现为裁决中的法律方法运用。如通过法律解释方法探寻案件裁判的法律依据;通过利益衡量方法明确权利泛化及冲突的权衡标准;以及通过法律修辞方法拨开笼罩在典型人格利益纠纷案上的权力或道德修辞迷雾。
[Abstract]: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various new personality interests emerge endlessly. However,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terests into personality right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generalization of interests into rights and the absolutization of rights. This is becaus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rights,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can not be effectively used to shape the new personality right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The long-term "legislation-centrism" leads to the deadlock that many new personality rights are difficult to remedy effectively through judicial procedure. Therefore, the shap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new personality right must resor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judicial centralism", and turn the nature right attribute and ethical value demand of the new personality right into the rule of law appeal which can be given judicial remedy. This proces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methods in the adjudication. Such as exploring the legal basis of the case adjudic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defining the criteria of the right generalization and confli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interests; And the power or moral rhetoric fog shrouded in the disputes of typical personality interests through legal rhetoric.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基金】: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华东政法大学优博论文奖重点资助项目(201501002)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喜荣;;作为“新兴”权利的信访权[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魏琼;;论道德对古代西亚地区诸民事规范的影响[J];法学杂志;2008年06期
3 让·米歇尔·布律格耶尔;肖芳;王轶;;人格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J];法学杂志;2011年01期
4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立法最新讨论的50个问题[J];河北法学;2009年12期
5 杨立新;曹英博;;论人格权的冲突与协调[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6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7 张文显,姚建宗;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8 姚建宗;权利思维的另一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9 姚建宗;;新兴权利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2期
10 郭明瑞;;人格、身份与人格权、人身权之关系——兼论人身权的发展[J];法学论坛;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姜柏生;;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谢晓尧;;也论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一个外部性的视角[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现U,
本文编号:1896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9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