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部分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本文选题:《民法总则》部分民事权利能力 + 胎儿 ; 参考:《法学》2017年05期
【摘要】:我国《民法总则》将胎儿、死者、设立中的法人和清算中的法人规定为部分民事权利能力人,改变了我国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的单一结构,形成由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部分民事权利能力构成的民事权利能力复式结构。部分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具有部分人格要素的特殊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状态,在外延上不仅包括胎儿、死者、设立中的法人和清算中的法人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而且包括《民法总则》新规定的非法人组织在设立和清算中的民事权利能力。这些部分民事权利能力人所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有所不同。目前对于部分民事权利能力理论尽管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但是由于否定说的逻辑基础薄弱,论证欠妥,不能动摇该理论的立论基础,因而《民法总则》关于胎儿、死者、设立和清算中的法人以及设立和清算中的非法人组织具有部分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
[Abstract]: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in our country stipulate the foetus, the dead, the legal person in establishment and the legal person in liquidation as part of the civil rights capacity perso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ingle structure of the civil subject's right capacity in our country. Forming the dual structure of civil rights capacity composed of complete civil rights capacity and partial civil rights capacity. The capacity of partial civil rights refers to the state of capacity of civil rights enjoyed by the special subject with some personality element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not only the fetus, the deceased, but also the deceased. The capacity of civil rights enjoyed by the legal person in establishment and liquida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civil right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liquidation of the non-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 under the new provisions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Civil Law. The content of the civil rights capacity of these parts is different. 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a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eories on some civil rights capacity theories, due to the weak logical basis of the negation theory and inadequate argumentation, it cannot shak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theory. Therefore,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refer to the fetus, the dead, The establishment and liquidation of legal pers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liquidation of non-legal persons have part of the capacity of civil rights provisions are fully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课题“编纂我国民法典的重大问题研究”(编号:15JJD82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续东;;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刍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周军;;从人格到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邹爱华;;自然人人格和民事权利能力一致说评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秦力;;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5 于德香;;析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可以适当分离[J];政治与法律;1992年02期
6 李鸿;论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J];理论研究;1995年05期
7 孙鹏;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不可分[J];政治与法律;1996年01期
8 杨帆;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价值的反思[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傅强;论废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必要性[J];新视野;2005年05期
10 王茂祺;民事权利能力与人格关系考[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李莎莎;胎儿民事权利能力之探讨[N];新疆法制报(汉);2013年
2 ;如何认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N];解放日报;2003年
3 晓宝;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N];山西科技报;2001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N];河北日报;2002年
5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 镇平县人民法院 杨慧文 郭云铁;事故后孩子出生,可否主张抚养费[N];检察日报;2011年
6 王浙安;损害死者名誉 被判侵权赔偿[N];法治快报;2006年
7 成涛;从公民到自然人[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8 张玺 董维;分公司法律地位探讨[N];江苏法制报;2012年
9 ;“五五”普法学习问答(一)[N];福州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伊鲁;民事权利能力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谷峥;论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及权利保护[D];吉林大学;2013年
3 姚亮;论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金娟;我国胎儿利益民法保护的立法构想[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0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