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信用卡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8-05-18 12:57

  本文选题:信用卡 + 逾期还款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依约定,信用卡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包括循环信用利息和滞纳金,其法律性质分别为继续履行和惩罚性违约金。其计收方式有违现行民事法律规范:循环信用利息中,滞纳金计入本金所产生的部分,构成发卡银行之不当得利,应予取消;银行以持卡人逾期还款为由停止其使用信用卡的权利并将其债务视为全部到期,此为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此后仅可请求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无权继续计收作为循环信用服务对价的循环信用利息;滞纳金具有数额逐期递增的特性,作为仅具履约担保作用的惩罚性违约金,应类推适用同具"违约罚"性质的定金之法定限额,且于其作用确已无法实现时终止计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the default liability of credit card overdue repayment includes cyclic credit interest and late payment, the legal nature of which is continuing performance and punitive penalty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d collecting is contrary to the current civil law: in the interest of circulating credit, the overdue fee is included in the part of the principal, which constitutes the improper enrichment of the issuing bank and should be cancelled; The bank discontinues its right to use its credit card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cardholder is late in repayment and considers its debts to be due in full. This is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agreed rescission. Thereafter, the bank may only claim damages for the delayed performance of the credit card, Have no right to continue to collect the circulating credit interest a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ircular credit service; the late fe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crementing the amount period by period, as a punitive liquidated penalty with only the function of guarante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formance, The statutory limit of the penal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shall be applied by analogy, and the collection shall be terminated when its effect is no longer realiz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项目(CSC201406220007)
【分类号】:D923.6;D922.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承堂;;论信用卡滞纳金的性质及其治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张红;;论继续性合同终止制度的法律构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6期

3 王洪亮;;违约金功能定位的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5 刘寅;;价格幻觉与信用卡定价[J];金融评论;2012年06期

6 王婷婷;;消费过度负债的治理对策研究[J];河北法学;2013年08期

7 屈茂辉;张红;;继续性合同:基于合同法理与立法技术的多重考量[J];中国法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三人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吴雪春;;合同自由原则在国内法中的法律限制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振江;;论林纸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严罡;;也论可撤销合同的效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蒋浩;;情势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王亮;;物业合同法律性质辨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明;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2 吴弘;徐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析[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3 杨端;;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及其启示[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4 殷慧芬;;消费信用与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建立[J];河北法学;2009年11期

5 叶德珠;;投名状vs.污点证人制度——团伙犯罪刑罚设计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年02期

6 叶德珠;连玉君;黄有光;李东辉;;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J];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7 蔡八弟;"负翁"族大量涌现 个人破产需立法[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42期

8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9 马怀德;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立法构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栾志红;关于继续性合同的几个问题[J];法学论坛;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迈向信用卡时代[J];世纪行;1994年04期

2 张晓波;你了解信用卡术语吗[J];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11期

3 ;巧用信用卡方便又实惠[J];兵团建设;2009年08期

4 曾琳玲;;论信用卡的风险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5 金民珍;陈红;;信用卡的债权保护与风险防范[J];人民司法;2010年09期

6 符致敏;;试论信用卡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综合治理措施[J];广东金融电脑;1997年02期

7 金民珍;;新型信用卡业务的司法应对[J];人民司法;2013年21期

8 靳珂;;浅议信用卡领域反洗钱问题[J];当代经济;2011年03期

9 董建军;从一起信用卡纠纷案谈信用卡交易中的法律问题[J];金融论坛;2002年09期

10 王俊家;王乙竹;;信用卡犯罪案件侦查实务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 伟;建行联银“君子协定”铺路信用卡先行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潘黎萍 赵丽霞;女性信用卡:谁得女人心[N];北京商报;2006年

3 记者  王璐;信用卡业务步入盈利新阶段[N];金融时报;2006年

4 崔素芳;信用卡让信用成为有形财富[N];金融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忠仪 本报通讯员  胡海容;无密码信用卡被冒用,造成损失谁担责?[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娜日斯;如何选择适合您的信用卡[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张武英;信用卡的未来发展与潜在弊端[N];金融时报;2008年

8 魏艳;信用卡从业人员应增强尽职意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9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曹坚;谨防无序发卡成信用卡犯罪诱因[N];上海金融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生 杨一鸣;信用卡为何“卡”不住盗刷者[N];中国质量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秀;信用卡消费者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谭鸿;商业智能在信用卡业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谢广庆;论信用卡交易中的民事法律关系[D];云南大学;2015年

4 肖铭;信用卡网上支付反欺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杨文辉;我国现行信用卡交易制度的主要缺失及补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施亚明;数据挖掘在信用卡客户细分与目标营销方面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孟楠;我国信用卡交易安全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陈波;信用卡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9 廖志梅;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经营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天姣;信用卡交易民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0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