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现代化的传统性
本文选题:中国民法 + 现代化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05期
【摘要】:中国民法现代化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它既是西方民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条件下的继受与新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民法文化条件下的更新与现代化。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是一次实现中国民法传统变革的运动,一方面其涉及对中国传统民法文化的扬弃,另一方面涉及对西方民法文化传统的移植,它必须融入中国社会的传统之中并成为更新的中国传统,才能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得以沿续和有效发挥调整作用。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ivil law is a modernization of cultural tradition. It is not only the success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vil law cul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renewal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estern civil law cultur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ivil law is a move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 law tradition. On the one hand, it involves the subl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 law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involves the transplantation of western civil law culture tradition. It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 become a new Chinese tradition in order to play a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role in the adjustment of Chinese soci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C022)
【分类号】:D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郑德新;“法的起源”不等于“法意识的起源”——兼论关于“法的起源”争论的误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石毕凡;;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人权运动评析[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8 陶静;中国近现代法学用语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周梅;浅议荀子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傅育;;从法律移植维度审视沈家本修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利民;;中国民法现代化问题辨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龚恒超;;和谐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失衡治理法治进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设的根本动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颓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王学辉;;超越程序控权论——交往理性下的行政裁量程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鲁篱;;我国行业协会运作现状及其法律对策探讨[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晓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论刑事司法双轨制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6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臻;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经纬;;关于中国民法学体系构建问题的思考——百年中国民法学之考察之三[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J];法学研究;1995年04期
3 翟羽艳;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民法[J];求是学刊;1997年05期
4 沃田;德国与中国民法中意思表示问题的初步比较[J];德国研究;2000年02期
5 郑少华;社会变迁中的中国民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章礼强;对中国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俞江;;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及其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8 刘凯湘;;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民法[J];群言;2002年06期
9 章礼强;对中国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求索;2003年04期
10 王家福;;21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J];法学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利民;;中国民法现代化问题辨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宋四辈;张丽霞;;20世纪民法发展和中国民法的近代化[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刘淑芬;;析中国民法的历史发展过程[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江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法律探原》:19世纪末中国民法学的绝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梁慧星;中国民法学的成就和展望[N];学习时报;2008年
3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功国 韩雪梅;从敦煌文献看中国民法“颇具于礼”[N];甘肃日报;2010年
4 王利明;期盼中国民法梦早日成真[N];法制日报;2014年
5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林海;佟柔:中国民法先生[N];检察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吴琰 张伟杰;“中国民法”进行时[N];工人日报;2002年
7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梁慧星;我国民法学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周大伟;佟柔先生与中国民法学[N];南方周末;2007年
9 谷峻杰;开放性的法典是中国民法发展方向[N];检察日报;2005年
10 记者奚平;罗马法已成中国民法法典化重要参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冰;近代中国民法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徐静莉;民初女性权利变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海峰;中国民法文化的现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雷明贵;法社会学思想对旧中国民法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2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