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假买假的逻辑基
本文选题:知假买假 + 消费者 ; 参考:《当代法学》2016年06期
【摘要】:最高法院在2014年以司法解释的方式首次明确肯定了知假买假行为的合法性。这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新的关注。知假买假的逻辑基础在于知假买假者仍然属于消费者;知假买假的价值理念在于践行社会正义的价值理念。在消法领域,社会正义的价值理念是指,生活消费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活消费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国家有义务和责任为社会大众创造公平、自由的消费环境,使社会大众通过生活消费享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知假买假的制度建构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展开,需要明确知假买假规则与瑕疵担保责任(免除)规则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Supreme Court, for the first time, clearly affirmed the legitimacy of false purchase of fake behavior in the way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2014. This has aroused new concern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 logical basis of the fake buying is that the false buyer still belongs to the consumer; the value concept of knowing the fake buying and sham lies in the value concept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 justice. The value concept of justice is that the living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e living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rogr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state has th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create a fair and fre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and make the public enjoy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consumptio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false buying and counterfei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s of false buying and false buying and the rules of the liability for defects is clear.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纵向限制价格垄断协议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完善研究”(14SFB50036)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费项目“标准必要专利垄断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2015ZZ0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垄断协议违法性分析模式问题研究”(13YJC8200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2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森;;国民品格与法律制度建构之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薛刚凌;;以制度建构推进社会转型[J];新湘评论;2011年19期
3 何艳;;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方法论研究[J];新视野;2010年02期
4 何艳;;科学发展与制度建构的内在机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5 韩春晖;;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评估体系的制度建构—以预防腐败功能为导向[J];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03期
6 俞树彪;道德建设与制度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3期
7 公维友;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8 袁群;;调审分离制度建构初探[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9 陆剑杰;;论中国制度建构的实践原则和学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谭忠真;王海玲;李顺;;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1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晓东;顾成东;;从制度建构层面解读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余晓龙;;环境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建构基本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李艳;吴炜成;;公听代表人制度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4 赖诗攀;;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多中心制度建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姚金菊;;目标与手段: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行政法制度建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姜福晓;追续权:立法动向与制度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倪愫襄;女性权利的制度保障与补偿公正制度建构[N];中国妇女报;2014年
3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张建君;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层次制度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建构[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赵英男;“正义与制度建构”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6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法院 原大峰 崔广华;我国民事错诉责任制度建构浅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久奎;我国教育纠纷仲裁制度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剑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与制度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2 任思帅;中国消费纠纷ADR模式甄选与制度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关鑫;制度是如何失败的—一个守法伦理的初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崔欣;权责平衡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晨;新中国制度建构的文化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亮;我国教育法庭制度建构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丽;论司法精英化与大众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倪凌;知识产权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2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7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