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司法观察
本文选题:内幕交易 + 侵权责任 ; 参考:《中外法学》2015年03期
【摘要】:因果关系是当前内幕交易侵权司法实践面临的突出难题,但相关理论均建立在对内幕交易错误定性的基础上,因而无法提供有效破解方案。内幕交易本质上是内幕人利用通过不公平机会获得的内幕信息,对其他不知情投资者实施的不公平交易行为,而非欺诈。这些不知情投资者均是出于对证券市场公平性和诚信性的信赖而参与其中的,如果其知道反向交易者中存在内幕人,必然不会作出导致自己利益受损的交易决策。因此,自内幕交易开始至信息公开期间内与内幕人从事反向交易的投资者均面临遭受内幕交易侵害的现实危险,故应推定其受损交易皆与内幕交易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应将内幕人的赔偿总额限定在违法所得范围内,以达致补偿实际受害者损失与避免课以违法者过度责任的双重目标的平衡。
[Abstract]:Causality is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current judicial practice of insider trading infringement, but the relevant theories a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errors, so they can not provide an effective solution. Insider trading is essentially the unfair trading of other uninformed investors by insider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unfair opportunities rather than fraud. These unsuspecting investors take part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out of their trust in fairness and integrity. If they know that there are insiders in the reverse traders, they will not make the trading decisions that caus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be damaged. Therefore, investors engaged in reverse trading with insider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beginning of insider trading to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face the real danger of being infringed by insider trading, so it should be presumed that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maged trading and insider tr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compensation of insider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illegal inco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compensating actual victims for losses and avoiding excessive liability of violators.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分类号】:D912.28;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探讨[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2 赵旭东;;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司法政策与导向[J];法律适用;2013年06期
3 赵旭东;;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价值平衡与规则互补——以美国为研究范本[J];比较法研究;2014年02期
4 王利明;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5 耿利航;;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功能质疑[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6 马新彦;;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7 苑多然;;内幕交易的认定及其民事责任[J];人民司法;2007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枝淬;;关于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刘薇,石涛锋;论完善内幕交易案件的代表人诉讼制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恺;;民事权利证券化的法律基础[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闾梓睿;;做市商民事法律制度分析[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5 陈恺;;营业转让问题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谭贵华;;论公司归入权之缘起及其理论基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丹;;“禁止内幕交易”的利弊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郑浩;英美证券法中的“中国墙”制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郭立峰;证券市场诚信问题的法治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秀梅;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商法学研究综述[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3 林王威;;中英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立法浅谈[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林琳;;论举证责任倒置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中的适用[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张新;祝红梅;;内幕交易的经济学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1期(总第9期)[C];2003年
6 刘少军;;2011~2012年金融法研究综述[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7 陆坤;;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追究的考量[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8 ;参考文献[A];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3)[C];2013年
9 ;参考文献[A];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2)[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强;商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许祥殊;证券法制演进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7 胡光志;内幕交易及其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尹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孟东晓;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黄余海;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华;论“老鼠仓”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丹;网络券商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白璐;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雷;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侯延林;短线交易归入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陆磊;论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孟捷;我国现行限售股流通制度及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谢丹;论上市公司收购中证券犯罪刑事规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蔺会杰;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非;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立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8年07期
2 奚晓明;贾纬;;证券法上民事责任的丰富与发展[J];法律适用;2005年12期
3 顾肖荣;日本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J];法学;2002年01期
4 盛焕炜,朱川;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因果关系论[J];法学;2003年06期
5 赵琦娴;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J];法学;2003年10期
6 周学峰;;证券集团诉讼的滥用与制约[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7 吴弘,王菲萍;论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完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毛玲玲;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法律经济分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约翰·H·贝斯纳;马太·绍斯;杰西卡·戴维森·米勒;史长青;;集团诉讼中的律师:私人检察官抑或私利牟取者?[J];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冯果;内幕交易与私权救济[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宋晓明 法官 贾纬 张雪is;[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振东;;《证券法》短线交易归入权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0期
2 张世增;;对我国实施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的思考——福建辖区D上市公司股东短线交易案例分析[J];福建金融;2013年05期
3 王汝燕;;浅析证券法的短线交易规制制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亚帆;;我国短线交易与归入权制度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5 周春华;;论证券市场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的瓶颈及其矫正[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6 赵威;证券短线交易规制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7 蒋国艳;;从南宁糖业诉QFII案谈短线交易及归入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12期
8 张凇纶;;关于“交易安全理论”:批判、反思与扬弃[J];法学评论;2014年04期
9 王格;;短线交易归入权行使相关问题探讨——美国法的启示与借鉴[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宋晓燕;;我国关联交易司法审查模式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维安;李建标;;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总第10期)[C];2004年
2 |!屒修;;寇斯}搊遊x的法[x意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丹冰;;保护投资者利益与内幕交易禁止——也谈《证券法》的修改[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蒋岩波;;关于内幕交易认定的几个问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应急交易厅使用指引[N];期货日报;2010年
2 商报记者 蒋梦惟;投资者诉天津文交所“交易规则不公”[N];北京商报;2011年
3 宋启虎;哪些因素最重要[N];期货日报;2003年
4 Richard L.Muehlberg 刘杰 编译;如何规避交易中常犯的错误[N];期货日报;2014年
5 嘉实基金 董鹏飞;浅析如何防范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魏琳;酒品消费与投资:本与末的权衡[N];华夏酒报;2013年
7 曾祥龙;24小时交易与交易所的发展[N];期货日报;2004年
8 记者 周自进;黄金评估交易岗位资格培训纳入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9 陈海生;二手车交易变法 旧江湖市场维新[N];中国经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个人单笔交易为20万美元[N];雅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雪艳;衡量国民经济交易成本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邓学龙;委托驱动市场知情交易与策略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成福;卖权买权评价模式及履约价间动态平衡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黄素心;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实时监控、行为甄别与最优监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顾永立;内幕交易规制对公司价值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伟;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形成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晔;中国股票市场知情交易与价格发现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于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田旭;“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张妍;论关联交易司法审查[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于猛;公司内部人员短线交易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刘小玲;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邦兴;内部人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8 程晓芬;深圳股票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估计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秦颖;论对关联交易的司法审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江乃军;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3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04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