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选题:地理标志 + 商标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同其他知识产权制度一样都是舶来品。相比于已经形成体系的其他知识产权制度,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还处于不断演变与发展之中。我国历史悠久,地理标志资源丰富,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十分必要。我国从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后就开始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但是现有保护制度不统一,在立法上存在漏洞、在部门职责上存在交叉和盲区、在产业管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在具体的法律保护中出现了一些权利冲突等现象。据此,本文将梳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分析在法律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第一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概述。该部分将主要从两方面来介绍,一方面,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相关概念,说明概念的由来并从中探讨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介绍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首先以我国加入相关国际条约为时间节点介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我国现有的商标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最后介绍我国的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制度,即质检总局与农业部管理下的两种保护体系。第二章,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实践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该章节具体介绍我国法律保护实践中的问题是在先注册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冲突、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地理标志的冲突以及现有保护体系间的冲突,并分析这些问题的表现、成因以及解决方案。第三章,现有法律框架内地理标志相关冲突的协调。具体的协调可以分为司法协调与行政协调。司法协调是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和原则,主要包括保护在先权利、主观意图考察、利益平衡原则。行政协调则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阐述,主要包括建立现有体系冲突的协调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申请注册阶段的审查、管理阶段的措施。
[Abstract]: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like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imported. Compared with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which have formed the system, the system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resourc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fter joining the 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China began to prote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unique system of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has been formed. However, the existing protection system is not uniform, and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legislation. There are overlapping and blind areas in depart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nd lack of uniform norms in industrial management. Therefore, in the specific legal protection there are some conflicts of rights and other phenomen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will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China,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legal protection,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his part will mainly introduce from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select three representativ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related concepts,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and discuss its evolution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introduce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Firstly, taking China's accession to relev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s a time nod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n introduces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under the existing trademark law of our country, an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special law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our country. That is,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two protection systems.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practic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This chapter specifically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legal protec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 unregister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existing protection systems, and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problems. Causes and solutions. The third chapter, the coordina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related conflicts within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Specific coord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judicial coordin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Judicial coordination is the application of existing legal rules and principles in specific legal practice,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prior rights, subjective intention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interests.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is elaborated from the angle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cluding establish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isting system conflict,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introducing the third par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pplying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stage, and the measures of the management stag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炳生;国际贸易中的地理标志及其法律保护[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本刊编辑部;地理标志:不能等到用时才发现重要[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5期
3 王翔;叶衍瑛;;注重发挥地理标志的市场功能[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7期
4 ;什么是地理标志?[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胡神松;代永昌;;我国地理标志应用的若干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戚晓辉;;地理标志的特征及其完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唐银成;谢仕委;;山东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8 柳强;唐守廉;;地理标志的品牌风险博弈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2期
9 张国华;;我国地理标志战略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年03期
10 王桢;;我国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实务问答[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妍;梁萍;;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牛晓艳;;陕西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安守海;;地理标志制度在贵州的实践初探[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张国华;;我国名茶的地理标志保护问题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为地理标志产品添加“身份证”[A];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主题发言材料[C];2011年
6 王蕾;;善用地理标志制度建设外向型生态农业[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7 聂世坤;李艳;;农业经济转型与地理标志保护的法经济学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8 王运宏;;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关于湖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思考[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9 陈思;杨敬华;任爱胜;盛松华;;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姚庆朋;袁灵丰;吴贤付;方军;;“庆元香菇”地理标志产品的现状和对策——浅谈如何提高“庆元香菇”地理标志产品的效应、效益[A];2010年浙江省质量管理优秀论文选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雨田;特色产品企盼地理标志[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记者 任丽梅;300多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注册保护[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范汉云;地理标志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N];中国工商报;2004年
4 记者 梁舒林;发展中国家必须投入巨大耐心进行地理标志保护[N];中国工商报;2005年
5 吴学安;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的“护身符”[N];中国贸易报;2005年
6 记者 林懿 实习生 雷林桦;本市地理标志注册滞后[N];重庆日报;2004年
7 夏文俊;我国地理标志注册农产品价格看好[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齐艳丽 记者 曹吉根;地理标志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国“护照”[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杨蕾;30家中国地理标志生产商/协会成为首批会员[N];中国质量报;2005年
10 杨蕾;中欧专家在京研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亚楠;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及监管效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曾洁;中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刘瑞峰;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政策效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莉;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晓民;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志方;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维护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占辉斌;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许文苹;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寒;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敏;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政策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西涛;申请地理标志对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赵荣;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4 韩宇东;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分析与建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源;湖南省地理标志保护调研报告[D];湖南大学;2011年
6 李统计;地理标志的地域重叠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7 吴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查紫君;江西省地理标志培育与保护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曹铭;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田立慧;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2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05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