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5 12:37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撒网式”的粗放型商品和服务推介模式正逐步被淘汰,“为特定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型营销模式得到了经营者的普遍认可。而精准投放的前提就是掌握特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使得原本不为人重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一跃成为“香饽饽”。但随之而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亦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和理论研究均起步较晚,造成了在此领域法律制度的滞后以及保护力度的羸弱。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概念,打破了原来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散落式”保护的格局1,为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开辟了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视角,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思路。本文除导论外共分四章,首先以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学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完成了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概念、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利内容性质的辨析,并从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价值进行了考量,最终根据域外经验的比较法考察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现状分析,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适法和守法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本文第一章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理论概述。首先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将消费者个人信息定义为:与消费者为了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相关联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该特定消费者的信息。随后,归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主体是消费者、内容具有可识别性和广泛性、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等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性质予以了辨析,综合了学界关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所有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客体说”的相关理论后,得出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是包涵了信息知悉权、信息控制权、信息安全保障权、求偿权、监督权等权利内容的混合性权益束,其性质已经超越了民法的范围,更趋向于经济法的权利范畴。本文第二章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价值考量。通过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的梳理,发现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泄露、买卖、利用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合法的自由流通,维护市场秩序,提振消费信心,繁荣消费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施行之前,我国没有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仅有关于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规范,且散见于各部门法中,通过对有关法律规定的梳理和解析,得出无论是宪法保护、行政法保护、刑法保护和民法保护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在经济法的层面构建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填补其它部门法的局限性,真正触及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核心问题,实现对侵权行为的“标本兼治”。本文第三章是域外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制度考察与借鉴。以比较法的方式考察,借鉴部分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采用的好的制度和方法。通过对欧盟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考察,总结了欧盟在统一立法模式、统一的立法标准、独立的个人信息保护执行机构的优势,也发现了其操作性、针对性不强,无法兼顾消费者个人信息正常流通的不足。通过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考察,得出《关于隐私保护和个人数据跨疆界流动的指导原则》虽然没有强制力,但科学性、合理性较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通过对美国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的考察,得出了美国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立法、行业自律以及司法方面先进经验,但也明确了“行业自律+分散立法”的模式在统筹协调、保护力度以及强制力方面的不足。通过对德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考察,对德国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监督机制以及制裁与救济进行全面地分析。最后,通过对我国香港地区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考察,在“个人资料私隐专员”方面得到了启示。本文第四章是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完善。在对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的范畴、基本原则、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制裁与救济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继而提出了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方面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借鉴域外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本文提出在立法层面要增强《消法》的可操作性,要明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畴;确定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增加与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相关的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丰富责任方式,加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行为的制裁与救济。在适法层面要强化国家监管与救济,要明确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监督机构;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监管措施;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救济机制。在守法层面要推动社会共治,要增强消费者维护个人信息权的意识;增强经营者自觉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意识;加强行业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自律规范;强化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社会监督。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 the traditional " network - based " model of consume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gradually eliminated , and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 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onsumers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consumers '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consumers ' personal information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umer ' s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in our country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consumer ' s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红英;黄慧;;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权的保护[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2 周毅;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选择:主体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06期

3 杨宏玲,黄瑞华;信息权利的性质及其对信息立法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5年01期

4 张靖钰;;个人信息权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01期

5 张振亮;;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灿军;;网络信息权利的几个伦理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黄倩;;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权利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8期

8 张春春;;信息权力制约与信息权利保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年05期

9 李国英;;信息权利的解释功能——“人肉搜索”的法律分析工具[J];金陵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郭鹏;;个人信息权及其欧盟保护[J];政法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平;刘建平;赵德关;袁海勇;陈素萍;刘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后评估调研报告[A];201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智慧;信息权利享有与义务履行[N];学习时报;2009年

2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杨智慧;实现信息权利平等享有的途径[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法律学者、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许志永;中国和印度信息公开法律比较[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段伟文;科研伦理与信息权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杨智慧;应增强信息权利意识[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张杨 张立彬;做完整的信息社会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版编辑 刘文杰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尹乃潇 于菲;政府信息公开能否落到实处[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方有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与利用[N];文汇报;2003年

9 安德鲁·普鲁兹 美国律商联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出版的网络化挑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记者 岳德亮 方列;限传“个人信息”是不是限制公共监督[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辉;信息权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阿娇;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彦斌;个人信息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杨兵兵;论个人信息权[D];山东大学;2013年

4 陈江;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D];复旦大学;2014年

5 康竟之;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侵权责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马晓越;信息援助的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诸张赢;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项锦钦;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凤华;论个人信息权[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方晋晔;我国个人信息权的刑法保护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4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24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