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视听作品著作权主体与归属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8 11:45
【摘要】:《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把"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作为保护客体,没有对"电影作品"的归属统一规定,各成员国有权依据国内法自行制定"电影作品"的归属制度。英美版权法适用"视为作者"原则,"电影作品"的版权归雇主。大陆法系著作权法多数适用"创作者是作者"原则,"电影作品"是合作作品。中国在安排"电影作品"的归属制度上兼采英美法和大陆法的做法,造成法条之间出现矛盾、与基本法理相悖、与实践严重不符的情形。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微电影、微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作品出现,传统"电影作品"的法律制度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国际上逐步使用"视听作品"的概念。中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新增"视听作品"概念,但是关于"视听作品"归属的相应法律制度未作实质修改。本文认为以"视为作者"原则安排"视听作品"的归属制度,更加符合版权法原理和基本逻辑。制片者是"视听作品"的法律作者,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实际创作者是事实作者,不享有"视听作品"的著作权。
[Abstract]:The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regards "film works and works expresse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e production of a film" as the object of protection. There is no uniform regulation on the attribution of "film works", Each member State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establish its own ownership system of Film work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domestic law. British and American copyright law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being an author", and the copyright of "film works" belongs to the employer. Most civil law copyright laws apply the principle that creators are authors, and film works are cooperative works. In arranging the ownership system of "Film works", China adopts both Anglo-American law and continental law, which results in contradictions between articles of law, contradiction with basic legal principles and serious inconsistency with pract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w works, such as micro-film, micro-video, webcast and so on, have emerged. The leg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film work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reality, so the concept of "audio-visual works" has been used step by step in the world. The revised draft of China's copyright Law adds the concept of "audio-visual works", but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on the attribution of "audio-visual works"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ly amend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the attribution system of audio-visual wor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uthor"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pyright law and basic logic. The producer is the legal author of Audio-visual works, the copyright is enjoyed by the producer, the actual creator is the author of the fact and does not enjoy the copyright of the Audio-visual work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涛;;电影作品的作者身份确认及权利归属研究[J];知识产权;2014年06期

2 孙益武;;论电影作品的保护与盗录行为的法律规制[J];行政与法;2011年06期

3 宋震;;类似电影作品录像制品与MTV的法律性质辨析[J];中国司法;2007年06期

4 孙泓洋;;电影作品合理使用版权问题浅探[J];中国出版;2014年13期

5 肖虹;;规范作品引用 保护电影版权——“电影作品合理使用学术研讨会”简述[J];中国版权;2014年03期

6 赵雯;;浅析类电影作品的构成[J];山东审判;2008年03期

7 张林;;论MTV的法律属性[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徐晓颖;;浅议电影作品著作权与原作著作权的关系——以我国电影著作权第12条、第15条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4年06期

9 张琳;浅议我国对音像制品、影视作品的权利保护[J];上海戏剧;2002年12期

10 刘伍堂;;电视剧著作权资产评估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建红;;谈谈我国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两个问题[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文娟;著作权为电影人点亮一盏明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陈敏;“春晚”著作权的法律定性[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白瀛 粟灵;影视作品的“作者”究竟该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本报记者 魏小毛 实习记者 曹越;校园不是盗版行为的避风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5 商报记者 王昊 蒋梦惟;影视作品二次获酬权落地尚需时日[N];北京商报;2012年

6 杨文斌;替身演员是否拥有署名权[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舒圣祥;电影版权费,该是这么个收法吗?[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觅;争取利益平衡 期待法律完善[N];文艺报;2012年

9 姜颖 姜庶伟;世贸海洋游泳法官警示呛水者[N];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徐伟;侵犯摄影作品著作权手段多样隐蔽[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佳;电影作品定义及其著作权归属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2 毛姗姗;体育赛事现场直播画面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邓瑾;表演者权归属及行使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祁筱东;论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保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5 陈琪;我国电影作品作者二次获酬权的辨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冯士明;电影作品中“可单独使用的作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郝鹏飞;电影作品的属性及著作权归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阚宏军;视听表演作品发行后的获酬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孟松霞;二次获酬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张艳冰;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及利益分配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1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31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