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协议与生效判决关系之债法原理分析——兼论“吴梅案”的规则解释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ivate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aring on the subject of payment judgment has the nature of debt, and the right of claim of debt is the substantive basis for the enforcement of effective judgment; the obligation of judgment and its right of claim are extinguished, and the execution of judgment is eliminated. In "Wu Mei case" and similar case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ettlement of the parties after judgment is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judgment, but the purpose is to substitute the judgment scheme with the debt agreement scheme. Therefore,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bt of agreement (new debt) and the debt of judgment (old debt) constitutes the renewal of debt. If one of the parties applies for execution of an effective judgment and the other party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agreement, the court shall, through an appropriate procedure,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deal with them separately by judgment or order: if the agreement has been fulfilled, The debt of the agreement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effectively replaced the debt of the judgment, and the debt of the judgment shall be extinguished, the execution of the original judgment shall be excluded, and the enforcement procedures shall be terminated; if the agreement is invalid or cancelled, the new debt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been untenable from the beginning and the old debt shall not be extinguished. The execution of the original judgment shall not be ruled out, and shall continue to be carried out; i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is in the period of performance, or the outcome of the lawsuit has not yet been determined in the event of a dispute, the court may decide to suspend the execution of the original judgment if the executor provides a guarantee, Make the corresponding arrangement after the expiration of the term of performance of the agreement 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utcome of the proceedings.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hree legal rules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must abide by" in private law,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credibility of decisions in public law. Is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o the validity of the effective judgment and settlement agreement to match the issue of a sound solu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民事裁判的证据路径依赖及其影响——基于6个法院532份一审判决的实证研究”(13YJC8201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国永;牛乃洪;;上诉期间诉外和解协议不能阻却一审判决的法律效力[J];法律适用;2010年01期
2 张永泉;;执行前和解协议法律效力研究[J];法学家;2011年01期
3 吴俊;;指导案例2号的程序法理[J];法学;2013年01期
4 贺剑;;诉讼外和解的实体法基础——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号[J];法学;2013年03期
5 肖建国;债权凭证制度的构建与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王亚新;;一审判决效力与二审中的诉讼外和解协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号指导案例评析[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7 吴泽勇;;“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J];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8 隋彭生;;诉讼外和解协议的生效与解除——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号》的实体法解释[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关玫;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10 李兵;;指导案例2号《吴梅诉四川省眉山西城纸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的理解与参照[J];人民司法;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杨会;;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张群;;南京国民政府住宅立法研究——以土地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张峰;;CISG中卖方的“货物与合同相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8 贾爱玲;马婵娟;周红占;;水权之界定[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谢海波;唐瑭;;论环境责任保险合同之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云霞;知识产权托管及其托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张谷;论债务免除的性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肖建国;我国强制执行平等与优先原则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徐继军;;论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与性质[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5 张宁;;房屋买卖居间合同中规避“跳单”条款的效力和“跳单”行为的认定[J];法律适用;2010年08期
6 李海涛;;论民事二审程序中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的几个问题——以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民事审判实践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1年02期
7 F.门策尔;田建设;;司法审判公开与德国当代判例数据库[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9年04期
8 张永泉;;执行前和解协议法律效力研究[J];法学家;2011年01期
9 张星久;论合法性研究的依据、学术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J];法学评论;2000年03期
10 张骐;;指导性案例中具有指导性部分的确定与适用[J];法学;2008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维建;[N];检察日报;2007年
2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博士生导师;[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郑妍 施佳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南京大学法学院 杨志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海涛;曹宸;宁启文;;生效判决为何难执行?——对内蒙古宁城县一起阻挠施工案件的调查[J];中国乡镇企业;2006年11期
2 ;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还能恢复对原生效判决的执行吗?[J];中国律师;1996年07期
3 ;贱卖生效判决书[J];中华散文(我的故事);2008年02期
4 赵玮宁;郑燕峰;;对生效判决不服咋办——请检察院抗诉[J];农业知识;2000年20期
5 冉笃奇;从“贱卖”生效判决书说起[J];法律与生活;2004年21期
6 蔡志豪;;新闻参与司法的影响及理性把握[J];视听纵横;2004年02期
7 ;本案应执行一审生效判决还是二审达成的和解协议?[J];人民司法;2009年13期
8 苏万明;周立权;齐雷杰;胡锦武;;法律“白条”之痛:生效判决为何无法执行[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3年10期
9 邢江峰;;生效判决认定事实后续起诉不必举证[J];社区;2008年16期
10 莫昀达;;政府怎能如此拒绝履行法院生效判决?[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维汉;最高法:生效判决文书都应网上“晒”[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王展;滥用“生效判决”,危险![N];中国经营报;2006年
3 张乐平;权利人死亡,,生效判决如何执行[N];西部法制报;2013年
4 本版编辑邋钱军 滕自强 甘南;生效判决认定事实 后续起诉不必举证[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李自庆 刘坤;生效判决岂是儿戏[N];检察日报;2003年
6 古风听竹;履行生效判决当是外企应尽义务[N];检察日报;2014年
7 刘晓军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后诉法院能否直接援引生效判决[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CUBN记者 邢山孔;三亚海棠湾镇:红头文件变相否定生效判决[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9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 王中秋;审理中发现生效判决事实认定错误的处理[N];建筑时报;2014年
10 康宏亮邋段剑南;叶县人大代表履行生效判决[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福勇;民事生效判决与既判力问题探究[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20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2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