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0 19:21
【摘要】: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深刻又广泛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更为迅猛。这种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虚拟空间的新事物,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存在着侵害个人信息的风险。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侵害事件频繁发生。云计算服务模式中新的侵害行为表现出新的特点:行为隐蔽性强、信息识别度高、波及范围广泛,损害程度深。当信息权利人发现个人信息被侵害时,根本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料不被窃取、非法利用和转卖。因此,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保障我国公民的信息安全十分必要。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5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是我国当前有关个人信息安全最新的制度规定,对云计算下个人信息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仅仅依靠总则第111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针对个人信息全面且详细的保护需专门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系统有效的保护体系,规制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有效的保护云计算下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为司法实践中解决个人信息侵害案件提供合适的法律适用标准。本文以当下云计算服务中个人信息被侵害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司法审判中法律适用所遇到的困境,以及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侵害案例所表现处理来的法律问题为背景。对比传统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侵害与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侵害的行为特征;从司法案例入手,梳理剖析当下司法审判活动中解决云计算下个人信息纠纷的问题;从域外立法和文献资料入手,借鉴他们相关先进的立法思想与经验。详细阐述云计算下个人信息安全的风险性和保护的必要性。综合上述方面内容,尝试提出我国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globalization, China's Internet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mat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has a profound and extensive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especially the new network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o on. This kind of virtual space, represented by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 enriched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also has the risk of infring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violations occur frequently in cloud computing. The new encroachment behavior in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mode shows new characteristics: strong concealment of behavior, high degree of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wide spread and deep damage. When the information right holder discovers that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infringed, there is no way to do it at all. It is impossible to do anything to protect his information from being stolen, illegally used and resol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unifie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 to protec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Chinese citizen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by the Fifth session of the Twelf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October 15, 2017. Article 111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 states: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a natural person is protected by law." Where any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needs to obtain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another person, it shall obtain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law, and shall not illegally collect, use, process or transmit other person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y not illegally buy or sell, or provide or make public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others. " This is the latest regul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Chin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under cloud computing.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widespread use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re far from enough to rely on Article 111 of the General Rule, so, Th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equires a unifie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Through the system effective protection system, regul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model,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legal applicable standards for solv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violated, the pligh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 the judicial trial, as well as the ca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under cloud computing to deal with the legal issues. Comparing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in traditional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under cloud computing,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resolv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disputes under cloud computing in the current judicial activities, starting with judicial cases; Start with the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literature, learn from their relevant advanced legislative ideas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isk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tection in cloud compu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ystem under cloud computing,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ystem under cloud computing.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筱;《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急启动[J];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14期

2 吕艳滨;;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3 翟峰;;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意义及主要内涵[J];秘书;2006年05期

4 赵素云;田天;白福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年启动贸易争端或提前降临[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5 南方木;;“个人信息保护”何时列入立法计划?[J];中国信息界;2006年11期

6 吴钢;;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关系[J];情报科学;2007年01期

7 孙鹏;郭玉梅;王开红;;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J];软件工程师;2007年06期

8 齐爱民;;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策略的政府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陈家兴;;个人信息保护需法律“护航”[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10 齐爱民;;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经济功能与人权意义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志明;;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自律与监督[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肖登辉;;行政法视野中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信息公开法的关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汤啸天;芦琦;汤擎;吴玲;;电子商务与个人信息保护[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5 林蔚;;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宣;大连制定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光 胡杰 霍志坚 李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陈默;《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启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馨轩;中欧个人信息保护高级研讨会在连召开[N];大连日报;2008年

5 阮喧;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N];大连日报;2008年

6 张俊卿;切实重视个人信息保护[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丘勋锐 黄明健 郝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单纯刚;滥用私人信息现象严重 个人信息保护亟须加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陈文勇 熊德壮 李娅;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姜云飞;个人信息保护:为外包安全上保险[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生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姚岳绒;宪法视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琼;云计算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2 郭抗抗;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媒体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珍玲;信息公开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中南大学;2010年

4 秦洁;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欣欣;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张苑;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杨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朱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赵刚;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杨化锋;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5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35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