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改编权相关问题及其侵权判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05 20:39
【摘要】:改编权是改变原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权与著作权相关权项往往存在着一定关联,造成诉讼中主张与判断的困扰。改编权与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基于"改变"产生联系,但因改变的结果而产生区别。改编权行使以复制为前提,但区别于复制权的行使。同时,改编权与改编行为、剽窃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司法实践中往往不加区分混同使用,造成请求权基础与侵权责任不匹配的情形。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侵犯改编权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思路进行检讨并提出批判性适用的思路,同时,提出"三步检验法"在改编权侵权判断时的具体适用。
[Abstract]:The right of adaptation is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original work and create new works with originality. The adaptation right and the copyright related right often 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hich causes the claim and judgment in the lawsuit to be perplexed. The right of adaptation, the right of modification and the right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a work are based on "change", but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adaptation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reproduction, bu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re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ight of adaptation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act of adaptation and plagiarism, but in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often used indiscriminately, which results in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basis of claim and the liability of to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of infringement of adaptation right in judi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judgment thinking of "contact 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ritical ap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step test method in the judgment of the right of adaptation infring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锋;;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思考——从“三鹿”事件谈起[J];中华商标;2009年01期

2 王荣兵;;署名单位与学术论文的著作权[J];编辑学报;2009年05期

3 张清;张小强;;网络环境下中国电影版权的保护途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钟海鹰;潘志敏;;论知识产权保护视野下的平行进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5 熊文聪;;被误读的专利间接侵权规则——以美国法的变迁为线索[J];东方法学;2011年01期

6 刘春田;熊文聪;;著作权抑或邻接权——综艺晚会网络直播版权的法理探析[J];电视研究;2010年04期

7 崔立红;翟云鹏;;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依赖性派生品种”制度初探[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9期

8 张春艳;;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之反思与完善[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9 杜颖;王国立;;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及确权行为的性质解析[J];法学;2011年08期

10 王颜颜;;浅谈侵害知识产权之诉的诉讼时效[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一妮;;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现象与解决途径[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琳;地理标志国际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健;知识产权国际法治探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黎淑兰;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4 雷山漫;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陈烨;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春艳;视听作品著作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珉芳;关于商标产品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建功;追续权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3 张海舟;著作权视阈下的违禁作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伟;论信息财产权[D];烟台大学;2011年

5 赵振民;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欧阳金雨;论新闻侵权及其抗辩事由[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小欢;论专利的转换保护机制[D];宁波大学;2011年

8 张岳峰;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冲突[D];河北大学;2011年

9 燕然;我国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罗岚;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专利制度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峰;;合同上的请求权基础理论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2年27期

2 王菊英;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对民事实例解决的价值[J];肇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饶璐;;请求权基础的案例分析方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姚明斌;;论出卖他人之物——一个基于请求权基础的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0年03期

5 李英环;;民法案例中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6 李海跃;;受托人对委托人信息的披露与第三人的请求权基础[J];航海;2012年06期

7 韩祥波;;探寻“错误出生案”的请求权基础[J];求索;2013年11期

8 祝建军;知识产权案件请求权基础理论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0期

9 吴娅;;解析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请求权基础分析法[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10 赵东;;停止侵害禁令及其请求权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纲要 廖高飞;侵权责任请求权基础与归责原则浅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何莉苹;“公平责任”公平吗[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党小学;期待职业打假得到司法支持[N];检察日报;2014年

4 党小学;专家学者热议“知假买假” 支持职业打假[N];中国信息报;2014年

5 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 郑若阳;建设施工损邻事件之请求权规范基础[N];建筑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美玲;商品房买卖纠纷的请求权基础[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3 陈涛;侵害生命权之民事责任构成及请求权基础[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夏楠;安全保障责任适用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林静;“不当出生”之诉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6 李全洲;“不当出生”侵权责任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石金飞;婚前赠与财产要求返还的请求权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艳玲;对崔某诉东营市某医院“不当出生”案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洪利;侵权获利返还请求权基础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琴;私法保护的利益之类型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54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54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