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从工具到财产:商标观念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8-10-10 16:18
【摘要】:商标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商标财产的认识历经数百年。中世纪起,商标只是作为所有权标记与商业秩序管理工具。工业革命前后,市场的崛起与商人利益集团的推动彻底改变了商标发展的历程,商标财产价值日益展现。18世纪起,商人团体积极游说政府进行商标立法,承认商标为其个人财产。在布莱克斯通思想影响下,商标在当时不能成为一种财产,防止欺诈才是其保护基础。后来,在霍菲尔德等学者的努力下,财产理论突破了布莱克斯通的局限,并在劳动理论指引下,英美法院意识到"使用创造财产",商标可以作为财产进行保护。而后,注册制度成为对商标进行财产保护之关键,如果商标获得注册,则自发出注册证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该注册证上列明者的财产。反淡化立法的出现,说明法院关注的焦点已不是消费者是否受到欺诈,而是将判案重心放在商标本身的财产价值。商标转让与许可的松动,则进一步体现了市场对商标财产的认同。
[Abstract]:Trademark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emark property has been through hundreds of years. Since the Middle Ages, trademarks have been used only as tool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wnership marks and business order.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rise of the market and the promotion of merchant interest group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course of trademark development, and the value of trademark property beca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Since the 18th century, businessmen 'groups have actively lobbied the government for trademark legislation. To recognize a trademark as its personal proper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lackstone's thought, trademark could not be a kind of property at that time. Lat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bor theory, the Anglo-American court realized that "use of creating property" and trademark could be protected as property. Then,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becomes the key to the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he trademark. If the trademark is registered, it becomes the property of the person listed in the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from the moment the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is issued. The emergence of anti-desalination legislation shows that the focus of the court is not on whether the consumer has been cheated, but on the property value of the trademark itself. The loosening of trademark assignment and license further reflects the recognition of trademark property in the marke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分类号】:D92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玉为 ,张丽丽;适应入世要求加大商标保护力度[J];黑河科技;2002年04期

2 赵桂英;论述商标及其价值[J];价格月刊;2003年03期

3 赵毓坤;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J];历史档案;2003年03期

4 洪建国;第四届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会召开[J];中华商标;2003年01期

5 卞耀武;商标立法与商标法制[J];中华商标;2003年03期

6 杨彬,黄海洋;商标的保护问题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王春艳;加强商标保护 防止国外抢注[J];经营与管理;2005年09期

8 蒋国艳;商标反向假冒的法律探讨[J];桂海论丛;2005年04期

9 陈涛;如何运用商标保护老字号[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10 杨叶璇;;试论商标“窃权”行为及其惩治方法——兼议我国商标保护机制的改革[J];知识产权;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祚;15%内地知名商标境外遭抢注[N];广州日报;2004年

2 ;港澳台频频抢注内地商标[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苏磊;南充名校商标资源亟待开发[N];南充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北方十一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并举行[N];山西日报;2003年

5 见习记者 胡晓伟;你的商标你作主了吗?[N];天津日报;2005年

6 文雪梅;中国企业商标保护迫在眉睫[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蒋鑫富 通讯员 王伟民;绍兴筑起商标“保护墙”[N];浙江日报;2004年

8 章韧;怪味楼主的商标大亨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9 李戈修;商标更需全面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10 肖崇;保护商标也要更新观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2262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62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