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的现实困境与制度重构
[Abstract]:With regard to the phenomenon that one party makes use of its advantages to cause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in the payment of benefit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elements represent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comparative law, both in German law and in the rule of explicit inequity in American law. Althoug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have created a legislative example of the separation of explicit inequity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anger of others, the scope of their respective application is not clear, on the contrary, they overlap each other and fail to reach the legislator's preset goal. Taking advantage of danger is not enough to be an independent type of expression of intention. Its normative function can be covered by explicit inequity and coercion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future civil code of our country should abolish the taking advantage of others and establish an inequitable system wi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s so as to highlight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 of will and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of supply and paymen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民法重述;民法典编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大鹏;;论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与体系定位[J];法学;2011年03期
2 易军;;民法公平原则新诠[J];法学家;2012年04期
3 颜炜;显失公平立法探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刘庆法;贺秀风;;“乘人之危”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效力[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崔建远;;合同效力瑕疵探微[J];政治与法律;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徐隽;[N];人民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罗世荣;黄静芳;;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性——再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勇军;欧阳仁根;;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合理选择——基于我国目前民商事立法的背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荣平;;对德国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鉴与反思[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侯宇;;论对等同原则的恰当限制[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7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贾宝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反思[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解志勇;于鹏;;法律利益的界分及其冲突处理[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斌;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罗婷婷;论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董e,
本文编号:2402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02588.html